3月20日,亚洲万里通发布公告称,亚万及合作伙伴奖励中的停留时间限制调低为最长24小时。(点击阅读)
该限制和转机时间相同,也就是说,以后使用亚万兑换国泰/港龙、合作伙伴航司、国泰/港龙+合作伙伴航司的奖励机票,不再有停留概念。兑换「寰宇一家」联盟成员奖励(俗称环球票)除外。
进入4月,亚万官网也调整了「兑换飞行奖励之一般条款」规定:
不包括缺口行程的往返飞行奖励,可包含:最多1次中途停留及最多2次转机。
以折返点作缺口行程的往返飞行奖励,可包含:1次缺口行程及最多2次转机。
以始发点作缺口行程的往返飞行奖励,可包含:1次缺口行程、最多1次中途停留及最多2次转机。
https://www.asiamiles.com/sc/terms-and-conditions/service/flight-award-redemption-general-conditions.html
那么取消停留后,损失有多大,以后该怎么玩?
我们从国内、日本、东南亚、中东、澳新、欧洲、北美等几个方面比较一下。
先放一张亚万单程兑换表,下面会用到:
亚万里程在国内可以兑换国航、深航航线。
以前,大家都爱用1.5W里程兑换深航的开口型往返,中长途尤其节省里程。
现在,没那么烧脑了,只能兑换单程、带转机的单程、往返。
而且亚万兑换国航和深航仍然有不同的限制,国航只能兑换直飞的单程或往返,且不能和深航混合兑换。
深航虽无上述限制,但只能兑换国内和港澳台地区。希望亚万和国航、深航进一步步加深合作,减少限制。
那么,亚万在哪个里程区间最划算?去年我做过一张5大航司国内经济舱兑换对比表:
从表里可以看出,亚万在801-1207公里区间里,以及2000公里以上,相对有优势。
以南京为例,在GCMAP上以801和1207公里为半径画圈:
从南京出发,到达晋江、深圳、广州、长沙、西安、北京、大连、沈阳,单程1W,往返2W里程。
到达南宁、贵阳、丽江、重庆、成都,单程1.5W、往返3W里程。
以前,利用合肥、无锡、常州等航点的配合,到达上述任意城市的开口型往返只要1.5W里程。
现在,那些在1207公里内的城市从1.5W涨到2W不算什么,1207公里外的城市所需里程直接翻倍,内心难以接受。
距离2000公里以上的航线,尤其是国内的超长航线,亚万优势不错。
比如,国内最长航线前5名里的广州-乌鲁木齐、深圳-乌鲁木齐,国航、深航往返只要3W里程。
再比如,哈尔滨飞三亚过冬,由于国航/深航都没有直航,亚万可以利用深航的运城、南通、深圳等地中转,往返也是3W里程。
注:当时这5大里程计划能放在一起对比的基础是,积累的渠道和难度一样。但随着中信兑换亚万里程的比例调高,获得亚万里程的难度增加,亚万的优势已经不再那么明显。
国内使用亚万去日本,主要是国航、日航、国泰/港龙。
以前,上海-大阪(停留)-札幌,函馆-东京(停留)-上海,利用单程停留规则,3W里程游遍日本主要城市的玩法没了。
不过大部分人还是以直飞或开口为主,由于兑换日本境内航线限制出发前2个月内,所以停留意义不大。
现在,玩法基本跟以前一样,特殊航线如:北京-东京羽田,上海浦东-东京羽田/成田/大阪关西/名古屋,不管是国航还是日航,都是单程1W里程,往返2W里程。
其他国航、日航,或经香港中转的国泰/港龙航线,都按亚万兑换表执行。
比如成都、西安,如有直飞东京的国航航线,直飞往返需要3W里程,而经过香港中转到东京,往返只要2W里程。你是愿意折腾,还是多花里程呢?
国内使用亚万去东南亚/中东,主要利用国航、国泰/港龙、马来西亚航空、卡塔尔航空等。
以前,有停留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在香港停留几天,购物或逛吃,以后香港大部分情况只能用来转机。
东南亚的短距离单程带停留的航线也没了,比如曼谷-苏梅岛(停留)-普吉岛。
现在,除上面以外,基本没有太大影响,按亚万兑换表执行。
至于是兑换国航、马航、卡航直飞,还是国泰/港龙从香港中转,看各自喜好和税费高低。
比如,北京去新加坡/吉隆坡,去程北京-香港-新加坡,国泰/港龙执飞,单程2.2W里程。
回程可改成吉隆坡-北京,马航直飞,单程1.5W里程,而且税费很低才133人民币:
有个奇怪的现象,兑换1个带转机的单程如北京-香港-新加坡(2.2W),不如换2个单程,如北京-香港(1W)、香港-新加坡(1W),只要2W里程。
因为纯国泰/港龙执飞时,2个「短途」比1个「中途」所需里程少,后面几个举例也会用到类似方法。
所以上述航线如果想在香港停留,最佳兑换姿势应该是兑换3个单程:北京-香港,香港-新加坡,吉隆坡-北京,一共3.5W里程。
再比如,上海往返迪拜,利用国泰/港龙,经香港中转,经济舱4.4W、商务舱9W里程:
国内使用亚万飞澳大利亚、新西兰,可利用国航、国泰、澳洲航空、新西兰航空。
以前,我们主要利用北京/上海-悉尼-香港/大阪/东京的超长单程,只要9W(商务舱)+1W(短途经济舱),就能实现往返。
现在,国内使用亚万兑换澳新直飞的航线不多,如:国航北京-悉尼/墨尔本/奥克兰、成都-悉尼,澳航上海-悉尼等-奥克兰,其他都要从香港转机。
比如距离最短的上海-悉尼,商务舱往返12.2W里程,还好。距离最远的北京-奥克兰,商务舱往返14W里程,有些辣手。
国内经香港中转,全程利用国泰/港龙,按亚万兑换表执行。
比如上海-香港-悉尼,短途经济+长途商务2个单程(没必要混舱,参考东南亚部分),全程国泰/港龙执飞,往返所需里程为11W里程,也还能接受。
根据上图,大家应该会发现一个不错的亮点:珠三角从香港出发,去澳大利亚全境,不管是开口还是直接往返,经济/特经/商务/头等舱分别是4.4/6/9/14W里程。
国内使用亚万去欧洲,可利用的航司很多,包括国航、国泰/港龙、英国航空、芬兰航空、伊比利亚航空、S7航空、卡塔尔航空等。
以前,去欧洲有大量9W商务舱开口型往返航线,可以到达赫尔辛基、法兰克福、伦敦、巴黎、马德里。
现在,全没了,没了,了 ...
先来说说芬兰航空吧,芬航开通了北京、上海、南京、西安、广州、香港等众多直飞航线,这些城市直飞赫尔辛基,商务舱往返全部12.2W里程。
国内直飞欧洲税费奇高,所以一般都利用国泰从香港中转,虽然辛苦,但是税费也低很多。
比如上海-香港-巴黎,商务舱往返13W里程。混舱能节约里程,短途经济+长途商务的混舱往返,12.2W里程。和「9W+1W的开口型往返+短途经济」相比,也还算好。
某位朋友留言分享的亚万混舱计算器:
https://asmiles-1256275594.cos-website.ap-guangzhou.myqcloud.com/
比较特殊的是上海直飞西班牙马德里,伊比利亚航空执飞,商务舱往返14W里程,但税费极低,不到300人民币。
国内使用亚万去北美,可利用的航司包括国航、国泰/港龙、美国航空。
以前,去北美也有大量9W开口型往返航线,可到达旧金山、洛杉矶、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纽约,以后也全没了
现在,国内想去北美,不管是直飞还是经香港中转,影响都非常大!
比如北京直飞洛杉矶,执行兑换表的「长途-类2」,不管是国航还是美航执飞,商务舱往返都需要15W里程:
如果经香港中转,比如上海-香港-洛杉矶,距离超过了7501英里,哪怕是短途经济+长途商务2个单程(没必要混舱,参考东南亚部分),全程国泰执飞,也需要16W里程:
和「9W+1W」比起来,现在国内去北美至少要多花60%的里程,实在太多了。
再比如,曾经性价比最高、超长单程距离最长的纽约,北京直飞也是15W。但经香港中转,如上海-香港-纽约,短途经济+长途商务混舱(这时候混舱划算),也需要16.24W里程:
如果想体验头等舱,即使是短途经济+长途头等的混舱,往返也要23.56W,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可能了。
这次取消停留限制,主要影响的是国内中短途,和北美超长航线。失去了才知道珍贵,原来国内1.5W里程是多么灵活,洲际的9/13.5W的开口型往返是多么BUG,也难怪乎亚万要调整规则。
不过,亚万仍然是优秀的里程计划(之一),本次调整对日本、东南亚、中东、澳新几乎没有影响,欧洲只能算常规温暖升级。
其实亚万完全没必要一刀切,只要把兑换表里的超长途(7501+英里)的距离加上封顶限制,不仅保留了停留玩法,还解决了超长单程问题。
现在香港的位置有些尴尬,很多经过香港的航线,只能中转,无法停留,这与里程计划的设计初衷是否有所违背呢?
而且,缺少停留,玩法明显减少,话题和热度也会随之下降。
但不可否认,对于新人和普通用户来说,没有了复杂玩法,更容易入门,换票也变的更简单。
以后的亚万里程,除了用在兑换奖励机票以外,也要多考虑兑换酒店、租车、旅游体验、演唱会门票,甚至是潮流商品。
比如酒店,以前我也介绍过,亚万经常会推出当下一些热门旅行城市6-8折兑换酒店住宿,叠加中信亚万白金卡(万事达版,年费终免)的9折权益,能让里程用出600-800元/万里程的价值。
再比如去年年底,亚万推出5折换购苹果手机、笔记本、戴森等产品,也能把亚万里程用出500-700元/万里程的价值。
我比较难过的是,以前写的文章全没用了,还得从头再来。以后我会根据变化继续整理亚万相关内容,如何积累、不同地区如何使用等,希望能对新人有所帮助,感谢大家阅读~
CashBackEase返现易 你的省钱好帮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