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红色景点 | 福建武夷山:红色南门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 11:3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南门古街区位于福建省武夷山市中心的环岛东路以南,西邻武夷大道,南面地域相隔崇阳溪与樟树园公园相望。南门街是武夷山市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历史古街,街道全长约550米,保存有馀庆桥、天主教堂、沙古洲裕生酒厂等历史古迹,还留有朱宗汉、王文波、隆鸿生、彭学时、李振英等革命先辈的斗争足迹。红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文化魅力浓郁。

馀庆桥,俗称花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卧在南门街崇阳溪畔的沙古洲上,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东西走向,为两墩三孔贯目拱廊桥,全长近80米,宽近7米,拱高近9米。在古代崇安,该桥是闽赣古道的枢纽,是五夫镇和中蒙俄万里茶路起点下梅村等百姓商旅往来城关及江西的必由之路。

1931年4月,方志敏率红十军首次入闽作战,采取围点打援战术,一举攻克赤石商业重镇,同时在城关馀庆桥围歼国民党出城援军1个团,缴获600余支枪。在苏维埃时期,此桥是通往五夫乡的哨口,闽北红军在该桥横梁上写有11幅红军标语,如“发展扩大游击战争,配合红军作战,消灭敌人”,成为闽北苏维埃时期红军标语数量之最。

馀庆桥全貌(熊慎端 摄)

桥(叶妙文 摄)

2011年馀庆桥失火焚毁,横梁上的革命标语也随之被焚毁。2016年馀庆桥修复项目竣工,继续屹立于崇阳溪之畔见证武夷山的历史,讲述昔日的风雨故事。

还有一处是位于南门街74号——南门街天主教堂。旧时南门街商业繁荣,故而南门街建立了天主教堂、寺庙等宗教场所,服务往来人群。历史上,天主教堂曾作为中共崇安县委办公所在地、解放军军部驻地使用。

南门街天主教堂为中共崇安县委成立遗址。从1927年7月大革命后期,到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各个历史时期,崇安党组织沿革分别设立“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中共崇安县委”“中共崇安县行动委员会”“中共崇安中心县委”。中共崇安县委一直坚持到1948年2月。根据中共闽浙赣省委指示,中共闽北地委决定在闽赣边成立两个工委。分别为中共上(饶)广(丰)崇(安)浦(城)工委,书记王文波;中共浦(城)水(吉)崇(安)工委,书记杨石,中共崇安县委下辖的党组织分别隶属这两个工委。

新中国成立前夕,南门街天主教堂还曾经作为解放大军2野15军军部驻地。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野15军长指挥主力师44师,以130团、131团和132团各为一路,由闽北游击纵队分三路配合进军崇安。5月9日至5月10日,130团、132团和131团先后进城。10日上午,军长秦基伟骑着战马,风尘仆仆到达崇安县城,军部机关随即设在县城南门街“天主教堂”,秦基伟军长住在二层楼。

南门外沙古洲裕生酒厂,现为南门街花桥头12号,新中国成立前曾是中共崇安地下党组织办公地点。崇安的和平解放,便是在崇安地下党的缜密策划、组织与领导下实现的。饱受战争摧残的古城崇安,由于他们出生入死的努力,化解了最后一次重大兵燹,避免了崇安城的再次涂炭。

1949年春,省委与中断联系近一年的崇安地下党接上了关系。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当时地下党的主要任务是向国民党的党、政、军、团、群等单位与组织打入中共地下党员。一是在它们中秘密发展中共党员或培养进步群众,二是通过各种渠道向它们输入地下党员,努力实现“三变”目标,即把敌人的枪、粮、人,最终变成为我党所用的资源。为此,骨干人物利用家族地位等影响力,在许多要害部门通过亲戚、朋友、同学等关系发展了许多成员。

崇安地下党在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和统战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控制崇安县城的政治和经济局势的稳定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崇安地下党积极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崇安县城,为建立崇安县人民民主政权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崔静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