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女士命名、砸碎酒瓶——邮轮的“新生”,航海精神的永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8 11: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可以订阅哦!

“鼓浪屿号”

 “从此刻开始,我命名你为‘鼓浪屿’号!”

——女嘉宾的声音响彻港口,穿过层云。一张红布应声揭下,“鼓浪屿号”露出雪白容颜,舷窗上,一支酒瓶落下在窗边砸碎,声音清脆,香槟四溅,“雪白烟花”应声绽放——邮轮远航的仪式感从此开始。

2019年9月27日,第一艘自主运营的国资邮轮“鼓浪屿号”在厦门国际邮轮母港举行命名仪式,这是中国邮轮产业的一次“新生”,而从“新生仪式”开始,它就已传承了跨越国界,人类航海的历史与精神。


01


被期待的女嘉宾



让“教母”安抚海洋

邮轮命名仪式上,一般会邀请身份高贵的女性为之命名(如2001年美国海军“罗纳德.里根”号航空母舰下水时,里根总统夫人南希为其命名并执行“掷瓶礼”;2014年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号航空母舰下水时,伊丽莎白女王命名并砸碎装满威士忌的酒瓶)。

这项传统发源于19世纪,之所以邀请女性而非男性,这是因为古人相信,只有温柔的“教母”,才能安抚桀骜不羁的海洋。在希腊神话中,海神波塞冬手持三叉戟,阳刚专断,性情暴躁,但海神的皇后安菲特里忒,能将波塞冬的“钢铁心”化成“绕指柔”——邀请女性命名,是期待这位“教母”能得到“安菲特里忒”的力量,让狂风巨浪变得温柔似水,让惊涛拍岸变成细水长流,保佑行船平安。

而船舶因为油漆光亮、曲线玲珑,在航海习惯上被赋予了“阴性”,所以相同类型的船被称之为“姐妹船”而非“兄弟船”,首航被称为“处女航”,在电影中、文学作品里,也将之称为“She”。

02


被砸碎的酒瓶



让心愿不再漂流

在新邮轮下水前,酒瓶必须被砸碎在船身上——这是西方版本的“碎碎平安”,也是为了“心碎不再来”。在航海技术有限的古代,大海意味着无尽的风险,离岸的水手们在碰到危险时,望着大海茫茫,只能将未完成的心愿、没说完的话放进空瓶,扔进大海,任之漂流。而在岸边苦苦守候的家属,等来的往往不是归家的人,而是孤单的漂流瓶。

因此,将酒瓶砸碎,是希望海员平平安安,希望绝望的漂流瓶“永不再来”。缘于17世纪末为祈求平安而生的“掷瓶礼”,也成为一种承载深厚的海洋和海军文化的平台,被世界海军所认同。

鼓浪屿号首航仪式时的掷瓶礼

云顶梦号首航时的掷瓶礼

03


被传承的精神



让航程永无止境

人类行船向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无论是“掷瓶礼”还是“教母命名”,航船的仪式,源于对自然的敬畏,更源于人类对风浪的永不屈服。

港口,是陆地与海洋的边界。

船,是拓展边界,探索未知的可能。

“海上丝绸之路”拓展了贸易的边界,丝绸、国瓷,香料千里流传。

郑和下西洋,拓展了文化的边界。

哥伦布远航,拓展了大陆的边界。

闽南人下南洋,拓展了生活的边界。

一年前,“鼓浪屿号”从厦门母港出发,拓宽了中国邮轮的边界,国资邮轮再写篇章。

就算一次次面临风浪,人类也始终不忘“远方”。将酒瓶砸碎,为冒险命名,把未知变成已知,将心愿变成传奇,后浪逐前浪,再起新航,乘风破浪——

我们的航行,永无边界。


(资料、部分图片综合编写自网络)


END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



厦门国际邮轮母港集团

xmhomeport


微信矩阵


厦门国际邮轮中心 xmcruisecenter

厦门轮渡  xmferry

厦门湾     xm-bay

一海游    Onehaiyo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