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在空心村整合复耕中,一个不经意的发现,龙窝客栈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清朝官员右肩上的褡裢“上龙窝记”,将界定在过往历史,且原图又是在龙窝一孔窑洞中发现,证据凿凿。
我正在赶写“龙窝川历史文化探源系列3”时,一位小弟传来消息,并发来截面图画,询问古画来历和持宝人。信息反馈后,抓紧时间探询来龙去脉,惊喜不止。次日赶往某地点,获得主人同意后,才一睹古画风采。随着檀香木画轴徐徐展开,尘土覆盖且发黄的历史画卷耀入眼帘。尽管部分腐烂,墨迹不清,但整体效果依然能够辨别。我们几位找来刷子、毛巾与绵纸轻轻擦拭,尽量使灰尘除去,又生怕伤及原图,借着不太明亮的顶灯,拍下一组照片。
古画中共有9个人物,其中两位官员,3位女士,3位长辨男士,一位洋人。女人中一位口中噙线正做女红,两位伺女挑烟泡和捶背状,炕上的官老爷吸食大烟,背着褡裢的官老爷则捋着雪白的胡子,好似刚刚进来。长辨男中一位坐在马坞(一种方形凳子)上吸烟,一位击掌逢迎来者,一位则与洋人沟通交谈。尽管这幅画为清代作品,且多次出现“获福”的落款,而洋人被画进客栈,似乎也说明一个事实,那时候的客栈不仅商贾云集,还有远道而来的宾朋在做着易货贸易,为龙窝集市又找到新的悬念。
青花瓷果盘内放置两枚石榴,一个青铜器物内置袋子。云盘内有剪刀,小烟袋,宝盒,鼻烟壶等器物,蓝色长方形枕头,有红色绣花模样,床毯古朴,花纹环环相扣,女人们的耳环珠玉熠熠生辉。方格地板豪华之极,直到今天也不失光鲜。条几下是上身裸体的洋人,左手握一蓝色方盒,像是在兜售推介产品,也或是与清人讨价还价,修长的白色筒裙直到地面。两个大花瓶分列在条几一端,中国式灯箱上有模糊的诗句。
古画上端有三幅诗词题字和红色印章。右侧是春夏秋冬藏头诗“春景桃花万枝红,夏使荷叶满池中,秋风丹桂香十里,冬月寒梅伴孤松。时在桃月题xx”。中间黑底白字,落款为:时在辛巳年春月——获福偶题。而左上侧的诗句为“霜家何必九月客,不惜黄日百天香”与秋菊画一同展现。在右下角处有一摞古书和篆体文字。纵观整幅古画,历史意义大于古画的本身,为龙窝古文化探源和市井人文增添了新的信息。特别是官员背上的褡裢印制“上龙窝记”四字,具有空前的现实意义,被业内人士距今发现古文化方面的上乘之作。有人会问古画价值如何?其实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古画的修复与保护,迫切需要专家进行历史文化评估,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妥善保存,使古画早日展现在观众面前,为龙窝,也为中国古画珍品收藏再添新的名目。
龙窝川是我的家乡,金代诗人辛愿故里。有着数不尽的秦砖汉瓦,读不完的唐诗宋词,看不透的沿河古寺庙等距中轴线,我如数家珍地去探寻其中的诸多秘籍,去解读烟消云散的过往封尘中蛛丝马迹……那么客栈与女几山下第一集有什么渊源呢?女几山是伏牛山系熊耳山的余脉,自陕西秦岭延伸而来,在中原地区的西部逶迤绵延。出了石龙湾的龙勃儿就成了辐射状的丘陵,一直延伸到洛河边。这女几山又是中原地区最高著名的仙山,三县闻鸡鸣,一石划两县。
如今山下附近苏羊、张坞、沙坡头,崛山、三乡,韩城都有了集市贸易,到底谁家才算得上女几山下第一集呢?为寻找答案,多次拜访村中老人,据他们称,这些集市形成的时间有先有后,历朝历代都有兴衰,随着人口密度大,经济快速发展才一个个集市冒出来。而这山下第一集,当然是地理位置上的龙窝集。
据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本家的王安大哥讲,他十三岁就跟着父亲当学徒杀猪开肉房,村南头的集市商贾各行各道招摇过市,好不热闹。集市虽然不大,但门类齐全。由于靠山吃山的老传统,所以集市多以木业、家具、竹货和烧炭为主,山珍、粮食、兽皮等实用类贸易。既然是集市,就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肉铺、剃头铺、铁匠铺、钉称、篡风箱、木匠铺等店面等几十家。集市中心位于现在的李姓到卢姓位置,形成了T字市场。龙窝集又称“跑马集”,就是指交易时间短,主要集中在上午就交易完毕,因为有中继的作用,还要运输至三乡、韩城等地。这个集市大一点儿的地儿就成了说书、杂耍和逢年过节踩高跷、跑竹马的好场所。四大家族耍社火,也多在这里开始,在各个庙宇前结束。自从那场大火(刀客所为)之后,龙窝集就衰败了。后来,再次请来几个戏班子打擂台重起集市,也远不如从前,慢慢地龙窝集就退出了历史舞台。在龙窝集市有“上龙集市卢半街”的美誉,可见卢家在当时的显著位置。
据卢氏后人追忆,卢家祖上在清朝时期是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好几副门匾高高悬挂在大门楼上,直到兵荒马乱的晚清民国才逐渐衰败。但愿老人的怀旧只是怀旧,龙窝的前进步伐一刻也没有停止,并且以现在的水准来看,那旧时的辉煌也仅是昙花一现,是当时交通不便和物资匮乏的历史缩影。
这里不得不提到关于“八盗”与女几山下第一集的故事,真实性以无从考究,只是龙窝人口传。宋代诗人张耒,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因其仪观甚伟,魁梧逾常,所以人复称其"肥仙"。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殁于政和四年(1114),享年六十一岁。
有“八盗”诗云:挟弓持矛八人者,暮出永宁循白马。袁村饮酒呼主翁,主翁仓皇问以弓。朝饭南山民献彘,主人赠刀其姓李。道逢两夫捕鹰隼,胁之以威使从己。晚投民居迫之馈,坐有三夫愿从事。其徒新故十有三,驱使两夫前探伺。谍知小水无徼巡,弯弓长呼苍市门。传声市人恣诱胁,扰扰坐致几千人。一盗登床坐而视,四盗执兵环以卫。八夫露刃入民居,敛聚金珠致之帅。搜罗抉剔凡八户,淫污妇女累其主。烹羊致酒来纷纷,钱币满前随赐与。一盗扬声集市人,我怜市人常苦贫。居民积财尚余羡,恣尔攫取舍无嗔。市人听令喜且舞,肩负囊担谁复数。须臾散去闾里空,犬逝鸡逃无敢语。八盗连谋诏其五,为我鸣金南取路。人闻金声谓盗南,八盗西驰下山去。长吏飞书呵有司,坐欲捕获如吾期。洛阳大牓如匹帛,一百万钱赏能获。一朝两卒扣吾门,自言有密人不闻。我知小鼠群偷地,二盗今居洛之涘。立呼吏兵给戈弩,期以朝擒夜驰去。可怜鼠子不知逃,犹复持矛起相拒。一士挥刀身首离,复取傍盗如携儿。八夫获二亡其六,尽取党人付诸狱。
传说中的刀客火烧女几山下第一集,是不是八盗所为,很有商榷的价值。因为古时候女几山下的集市,街坊密集,酒市兴旺,是药材、酒类,畜类、山珍,柴草的重要中转市场,直到清末民国,集市还在运营之中。豫西山区匪患猖獗千年之久,尤以花山作为老巢的匪徒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致使永宁、渑池、陕县、嵩县一带的刀客也从来不敢进犯盘亘在女几山的土匪。但是富庶之地的龙窝尽管历来有地方民团守护,还是屡屡找劫,几乎大户人家都无幸免。从鼎盛到衰落的变迁,正是历史演绎的自然规律吧。
我的爷爷生前就讲述过我们家被“刀客”传票缴粮被拒,在一个雨后的夏夜,家人逃难后房子被刀客点燃的故事,洗劫后将铺盖被褥衣物之类垫出一条路撤走的,后通过当地官宦说和,才没有再次被洗劫。在继续探询龙窝古客栈中,了解到村南有座龙王庙,是为祭奠河神龙王的。紧挨河边的龙王庙,传说几次洪水漫过都安然无恙,因为此庙里有镇宝物件“避水珠”。一直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南蛮子闻知盗宝后,龙王庙才在一场洪水中轰然倒塌。
龙王庙的描述只能在上年纪人的口传中,不少疑点也得不到佐证。而上世纪七十年代村民开挖灌渠时,在龙王庙附近发现一块儿枕头一样的石头,石面光滑,形状美观,就抱回家中。消息不胫而走,当地文物部门找到土桥的兰姓村民,经鉴定为罕见的玉石枕,要求上交国家保管。并推测应该还有一块儿玉石枕,才能配成一对儿。那只玉石枕呢?是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还是被盗宝贼早已盗走不得而知。
“避水珠”真有这般宝贝吗?古老的龙窝还有多少宝藏与未知,期待我们去探究。不过意外的收获到一个讯息,就在这座龙王庙附近,当年抗日将领史克勤出资开设一家“史记”茶馆,免费供给赶集人茶水小吃。因为这儿是古道,是通往竹园沟他的老家和进山的唯一通道,又临集市南头傍水的香火之地。史克勤将军在江浙一带痛击日军七战七捷,家乡人以他为骄傲,有着几代人的口碑。日军投降后,他脱下军装在当时的省城开封做起了生意,曾回家大办宴席,犒劳乡亲后,决定在龙王庙前开设茶馆,惠及乡党,在古老的龙窝川传为佳话。
有人说龙窝客栈应该在集市的北头陈家胡同,因为清代年间陈家胡同是本地陈氏兴起之地,十座四合大院通透,中间有小街过堂,俗称前后院。在十字路口处原有水井、石臼、条石等古遗存,又居于奶奶庙与关帝庙之间,是通往集镇的入口。也有人推断,龙窝客栈应该在龙王庙前“史记”茶馆的原址上,后被洪水冲刷进河道,如果第二种推断成立的话,那么发现“玉石枕”的地方,正是跨越二百余年与客栈(茶馆)高度重叠之地。历史扑朔迷离,却不是推断。为剖析出她的来龙去脉,我还会继续去探索。
2021.5.31于滨海欧美小镇
本期责编:钰儿芳华
作家风采: 宜人,原名王相魁,笔名宜人,网名芷水潋波。《中国海洋石油报》特约通讯员,中海油网络撰稿人,《临海小屋》诗歌报编辑。塘沽文联,渤油文联《海潮》文学会员。宜阳作协会员,昌谷驿站成员,作品2000余篇(首)见诸报端。
高向晖||尊敬的“大先生”(女几散文)
高向晖||关于爱情(女几新诗)
李相卿||大连——远方的美(女几散文)
李功健 || 故里诗话(女几诗词)
马玉芳//敦煌莫高窟(西游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