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作家提姆·莫尼纳说:“旅行时,不要只是观光景点,而是要去体会居住在当地的感觉。”我觉得这段话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有一部分人会喜欢民宿——这样就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以及与当地文化的关系。
民宿不仅仅是主人自己的个性与文化品位的体现,也是能唤起客人情感共鸣的载体,能让他们在其中找到可以到达他们内心深处的东西。
因为喜欢民宿,每到假期,我都会带着老婆和小孩去住各种各样的民宿。如何让更多喜欢民宿的人住得起民宿,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有一次我去佛山,住在佛山的一家民宿里。民宿老板跟我,侃侃而谈,畅聊情怀。他是生意人,早年在商海里征战厮杀多年,腥风血雨里,历经人生百态,如今也算是归隐田园。他笃定地对我说:“民宿里是要有情怀的。”我非常认同他的观点。虽有很多的商业规则,但民宿最核心的本质不就是兼顾吗(有很多是为了实现时间自由)
尽管诗是美好和浪漫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写诗。民宿亦如此,所谓术业有专攻,并不是全世界的人都能开民宿。中国美术学院的一位教授在外桐坞村开了一家民宿,七个房间,推窗可见茶园,山好水好茶好。一天偶遇,他谦虚地问我经营民宿的诀窍。我如数家珍,把对民宿的理解告诉他。教授听后问我:“我的民宿有深厚的主人文化,装修很美,位置见山见田,具备了一家美好小民宿的所有条件,为什么我还是经营不好?”我的解释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属性。民宿人是一个懂运营、懂管理、懂生活的艺术爱好者,而不是艺术家。”
民宿一定是少数人在干的事,所以被大多数人向往。看起来风轻云淡,其实并不简单。
远方之所以被人们向往,是因为只有少部分人去了远方,而绝大部分人在围观去远方的人。徐志摩、海子的诗,大家都很爱,毕竟能写出这样的诗的人不多。所以,围观的人,用心围观,读诗的人,认真读诗。如此,各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