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亮 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
密云区位于北京市东北部,是首都重要水源地和生态涵养区,同时也是北京市面积最大的区。说起密云的教育,有太多可圈可点的地方: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位于全市前列,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区”;全国“家园共育”优秀试点区;教育工作满意度稳居全市前列;2015年以98分高水平通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验收……近年来,密云区委、区政府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在资源共享上下功夫,坚持城乡统筹,推进教育公平,在全市率先实施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制度,优化城乡师资结构,追求均衡基础上的优质,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注重软件内涵建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日,现代教育报采访团深入密云,对话密云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张文亮,深入采访密云在追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过程中的内涵发展之路。
教育共同体:推进城乡学校共享优质资源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服务首都北京城市战略定位,服务国家城乡科学发展,服务人类和谐宜居福祉,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责任感、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人文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城乡建设领域高级专业骨干和领军人才。
一张纸、一把剪刀,几经对折,充满稚气的无稿创意剪纸作品逐渐成型。看似繁复的剪纸,现已成为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中心小学幼小衔接的特色活动。
“这些作品很受欢迎,剪纸还曾作为礼物赠送给美国耶鲁大学儿童教育研究所,孩子们连续四年受邀到首都博物馆进行现场剪纸表演。”校长宋连军介绍,在无稿创意剪纸活动中,孩子们不仅磨炼了的意志、专注力,提升了审美能力,同时还潜移默化地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全面地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是北京市密云区穆家峪镇中心小学作为一所下辖2所完小、5所幼儿园的普通的农村小学,在幼小衔接办学实践上的成功探索,更是密云区城乡小学优质均衡发展的成果体现。
宋连军,穆家峪镇中心小学的掌门人,过往曾任密云教研中心副主任及小学教研室主任的经历让他明白教师队伍建设是撬动学校发展的关键。从2014年执掌穆小以来,就注重育人环境的提升、教师的发展及学生个性化成长,提出了“穆如清风、春风化雨、李白桃红”的办学愿景。
依托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在穆家峪镇中心小学成立的语文、数学、英语、美术、体育和道德与法治这6个名师工作站,从2016年起,穆家峪镇中心小学在密云区教委的统一领导下,与密云区第四小学、密云区檀营小学等四所小学组成了密云区第七教育共同体,穆家峪镇中心小学作为牵头校,成为了共同体建设中唯一一所由农村学校牵头的,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加速器”。
以穆小牵头的第七共同体的发展,也印证着密云区的各小学在追求优质均衡方面日新月异的变化。据密云区小教科科长郑立华介绍,尤其是近两年,小学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即共同体从最开始面向学校全面工作到“双减”后聚焦“改进课堂教学”这一核心任务,从各自独立开展工作到聚焦培训、研究、展示、监控等成系列的整合优质培训资源,共同研究备课,开展质量监控分析交流,为教师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展示平台和更多的展示机会。
教师轮岗交流:确保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来到密云区古北口中学交流,最大的感受是:在这里,几乎每位老师都熟悉每个同学的情况。”密云三中的化学老师邱童去年轮岗交流到了这所北京市深山区寄宿制学校,担任学校团支部书记和班主任。她感到在古北口中学,虽然地理位置上偏远,但是师生质朴勤奋与学校的氛围让她有一种“回家”的亲切。
这两年里,邱童跟同事们一起努力研究课程教学,不断积累管理经验,教学之路越走越宽;她与曾经交流去城区重点中学的古北口的老师,从不同的角度交流切磋,边实践边学习。
教育均衡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优质师资的均衡。教师交流工作促进了农村薄弱学校的长足发展。从2006年开始,密云在全市率先实行城乡干部教师轮岗交流制度,每年都有很多像邱童这样的优秀教师去薄弱乡村学校交流学习。这是补齐乡村教育短板,促进共同发展的具体表现。
密云区古北口中学校长郭富文感慨道:“回想十几年前还没实行教师交流时,城乡师资的差距很大,教育教学成绩也相差甚远。教师交流工作不仅是优质师资到薄弱学校任教,使学生受益;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促进薄弱学校教师的成长。”
“薄弱学校的教师到优质资源学校交流、学习,进步迅速,回来后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说起学校的教师交流,郭富文如数家珍:到现在为止,学校教师基本上都已经交流过1次,来学校交流指导的教师累计达到80多人次。
“从近年来师资交流和支教情况看,很多交流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这对薄弱学校是一种很好的支持。”为了高水平做好“双减”背景下的中小学、幼儿园“校长教师轮岗交流”试点工作,密云区总结经验,深化探索,立足构建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系,全方位、多角度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实施途径,打造了密云改革样板。
据密云区教委人事科科长赵明月介绍,为了有效实现师资均衡,密云区在原有轮岗交流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交流形式,不断推进改革提质升级。目前,共推出了城乡间交流、同区域内调整、中小衔接交流、兼职交流、研修交流、跨省交流、指导交流、以干代训等8种轮岗交流形式。
信息化助力:实现区域学校优质均衡发展
葡藤翠绿、硕果飘香,初夏时节的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串串葡萄晶莹剔透,伴着阳光雨露的滋养,伴着校园里的琅琅书声,和这所充满活力的校园一起,正生机勃勃地茁壮生长。
“现在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北京市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孙翠明说,以前,学校附近的居民千方百计“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城里学校;如今,家门口的这所学校越来越被周边居民认可。
作为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近年来,巨各庄镇中心小学在密云区教委的大力支持下,力促基础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成为了密云区华丽转身的乡村学校之一。学校围绕“葡萄树教育”,探索出一条从葡萄科技、到葡萄课程、再到葡萄文化的农村小学优质均衡发展之路。
“春夏秋冬的四季更迭中,学生体验葡萄树扒苗上架、疏果套袋、病虫害防治、葡萄采摘等过程,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品质逐渐养成。”巨各庄镇中心小学校长孙翠明介绍,在“双减”背景下,学校通过课程建设、学科渗透、德育活动、校内外综合实践等途径,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合,五育并举。其中,劳动教育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显著的助推作用。
如果说现实的土壤激发了学生劳动的热情,那么信息化的优势,则助力了学校提档升级、优质均衡发展。近年来,密云区针对山多地广、学校分散的特点,稳步开展区域教育信息化规划与建设。目前已开设39个教师研究工作室网络研修空间,为队伍建设“筑塔尖”;支持18个教育联盟开展跨校研修,研发教师网络选修课349门,联合中国教师研修网举办“云研修”,为队伍建设“固塔基”。
以密云区巨各庄镇中心小学为例,学校作为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应用示范基地和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实验校,在密云区的支持下,不断加大信息化投入,建成AI﹢梦想空间人工智能教室、葡萄乐园科学探索基地,全面推进“互联网﹢葡萄树教育”。
现在,学校通过集无线监控、网络化管理和远程管理平台功能为一体的葡萄乐园科学探索基地、微型气象站和AI﹢梦想空间,拓宽农村孩子的科技视野,激发他们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巨各庄镇中心小学充分挖掘地域资源,发挥信息化优势,通过葡萄课程建设对学生进行了全内涵、全链条、全层次的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优秀示范学校、北京市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优秀“双百”示范基地校、北京市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与应用实验校……一块块闪亮牌匾是对密云区乡村学校优质均衡发展之路最好的肯定。
数说
100%
组建7个小学城乡教育共同体、4个初中学区、2个教育集团,深入开展“朝·密”“海·密”一体化教研。压实控辍保学责任,全区初中三年巩固率保持100%。
73%
自2006年来,共有3337名教师参与轮岗交流,占全区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总数的73%。
4.7万
2019至2021年,共计4.7万余人次贫困学生100%享受助学补助。累计为1180余名家庭存在困难的青少年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依托“密云微公益”微信小程序,帮助1064名青少年实现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