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 订阅更多生活灵感 -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跟路过的村民用热情打招呼。18岁高中毕业后,因为家境拮据,他去上了一间收费便宜的社区大学。他平日里帮一间清洁公司做零工,每天载着重达60公斤的洗地毯机器四处奔波。1983年,是林登的人生低潮期,他对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迷茫。刚从中国回来的老教授,指着插满旗的地图说:“能帮我把一面旗子插在中国的位置吗?”“生命太短暂了,你应该放眼海外,甚至不妨考虑一下中国。”本以为,这辈子要废在死水一般的生活里了,一张地图居然让他第一次对一件事情产生好奇和冲动。不久后,他正好在学校看到了中国提供奖学金资助留学生的海报,尝试着报了名,居然真的被录取了。像我们学英语一样,他一有空就会在卡片上记录生词生句,晚上拉着天线用收音机断断续续地收听广播来做“听力”。他的姓音译过来刚好能写作“林登”,有名有姓,还有好寓意。仿佛冥冥之中跟这个天选般的名字相应,后来的他一直在不断挑战和攀登。一次机缘巧合,林登被选中出演了电影《他从大洋彼岸来》,客串了一个留学生。“因为这部电影,CBS(哥伦比亚广播)发现了我,邀请我做驻华记者。”做记者的虽然短暂,但他了解到了更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他被西藏的天葬冲击,被敦煌的月牙泉震撼,被九寨沟的神奇折服。在安阳古都,他探寻汉字起源;在新疆穿越沙丘风暴,他惊叹海市蜃楼。他们灵魂契合,有共同语言,光是聊他俩所痴迷的中国文化和建筑,都能聊半宿。他在斯坦福大学攻读了东方历史学博士学位,过着大众眼里的精英生活。林登卖掉了美国所有房产,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举家搬回中国。他们不去北上广,而是选择云南,甚至是有些偏僻的喜洲古镇。喜洲离大理市区还有一段距离,到镇上需要驱车1个小时。眼前的风景美得像画,纯净无暇,阅美景无数的林登和瑾妮,瞬间被治愈。绕过一片金色水稻田,林登和瑾妮看到了一处破旧荒废的古宅。了解完历史背景,他们视古宅为文物,决定进行修缮,让它重生。跟在美国卖房产一样决绝,这两个“疯子”果断把积蓄全都砸了进去。因为无法使用挖土机来辅助施工,林登夫妇常常还得跟着团队一起手工挖掘。在中国南方一座小城,把我们热爱、珍惜的中国文化完完整整地融入到历史厚重的老宅子里。”林登将它变为特色民宿,起了新的名字—— 喜林苑 。百年前,冠绝一方的杨家宅院,仿佛就是眼前的模样,气势磅礴,处处雕梁画柱。世界各地的游客来到喜林苑,还能体验手工扎染,品尝喜洲粑粑,参加丰收节......“我来到喜洲,不是为了美化或改变他们的传统习俗,而是希望能保留下来。”因为发自内心的尊重和热爱,林登选择“加入这个家”,但不打扰。所以,他把喜林苑的一部分变成“国际学校”,让孩子们在这里边学边玩。让大洋彼岸的孩子了解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让当地的孩子触摸到外面世界的多彩。那他一定是在田里跟着村民干农活,或是在街上搬着板凳教孩子们学英语。“林村长,今天来我家吃饭” ,“老林,这是刚采的野山菌”……他们是最默契的战友,会都把精力和热情注入到古宅修复,推广当地文化。他们也是最亲密的知已,形影不离,尽情享受生活,一有时间就吃遍云南。他们最喜欢牵着狗狗漫步田间小道,也常常爬到山上,看雪看星星看月亮,等待日出日落。他们常常带着两个孩子到游山玩水,沿着他俩当年的足迹。最近,林登出了一本书名叫《寻乡中国》,记录了他半生的经历。如果,他当年没有拿着奖学金来到中国,他到现在还会在清洁公司浑浑噩噩度日。原本只是一次好奇驱动的选择,却给了处在迷茫的他打开新的人生窗口的机会 。部分图片丨网络、微博@国际在线、b站@BundGir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