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山底向上仰视,赭亭山拔地而起,犹如从地里钻出的春笋,它无依无托,直冲云霄;又像是天上掉下的金钟屹立于信江河边,它伟岸挺拔,如同英姿飒爽的标兵仰视前方。
山灵水秀的赭亭山,风神绰约,含蓄沉稳。在山间小径拾级而上,落叶伴着脚步簌簌作响,古树参天、怪石嶙峋构成了一幅极致的山间美景。一步见景、十步成画,赭亭山的美是匆匆光阴怎舍得,悉数放在等待里。
赭亭山有三座关卡,一重关卡,便是一道风景。山体似垂直而下,攀道而上,两面陡峭悬崖,感觉自己在垂直向上走,每一步都心惊胆战,其险峻,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赭亭山与赭亭侯李恂难舍难分不可分割,名山与名人相互依存,交互映衬。名以山闻,山以名传。明代费元祿在《赭亭山记》写道:“按志载东汉李恂,汗马功劳,后封赭亭侯。”李恂学识渊博,历任侍御史,车骑将军,张掖太守。他为官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斩杀北匈虏元帅首级,保障了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李恂像一支利箭,为汉王朝江山而岀击。一将成名,万骨枯朽。他厌倦了马上的日子,举家南迁,舟行至这一片宁静的山水,停泊不走了。山,从此有了赭亭的名字。
从整个地理位置纵观,赭亭山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当年太平天国将领翼王石达开率部经过,曾经占领这扼守信江的要塞。土地革命时期,赣东北红军在此天然屏障据险把守,借助地理地形优势,用土枪土炮、滚木雷石等劣质武器,面对白军梁立柱二十一师一团的进攻,阻击半月余,打死打伤白军八百余人。最后弹尽援绝,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用炸药包与冲上去的白军同归于尽,在闽浙赣革命斗争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赭亭山久经沧桑,在岁月洗礼中巍峨屹立,见证了黄巢起义、太平军起义、红军保卫战,历史的厚重在一砖一瓦间缓缓沉淀。那些绿茵,隐匿历史足迹;昔日的城墙,散发着悠远的静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