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海上大观园、邮轮浮生梦:你的秘密与谁有关?刘心武时隔六年,推出新作《邮轮碎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5 07: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著名作家刘心武在中国文坛具有特殊的影响力。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是新时期文学的报春鸟,宣告一个反思时代的诞生。2014年,刘心武出版长篇小说《飘窗》,从一个飘窗的视角管窥社会的三教九流,捕捉时代的风起云涌,厘清人心世相的暗潮波动。时隔六年,他最近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最新长篇小说《邮轮碎片》,将故事空间挪到了一艘巨大的邮轮上。



在这“海上大观园”里,他将四代中国人的命运浓缩在一起,让他们每个人带着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秘密、自己的名利枷锁,爱恨情仇,巡航在地中海上,漂浮在似梦似幻的前世今生里。八个家庭和两个自由行的人,在刘心武笔下仍然是牵动社会三教九流、涵盖世相方方面面的金线,明暗相间、伏延千里。


更与众不同的是,刘心武首创“拼图式小说”,或者说“乐高小说”,他把自己观察到的时代变化,体会到的人心诡谲,用470多个片段打碎,涂上不同的颜色,交给读者,让读者在长则千余字、短则百余字的碎片化阅读中,在轻松的甚至可以是随心所欲的翻阅中,自己推理出每一个人物的命运,拼贴出真实的中国,体会身边的变化。读起来轻松,是这部小说最明显的特点,而充分尊重读者智慧、邀请读者深度参与,是这部小说的最大亮点。



在这部新作里,刘心武向《红楼梦》致敬的意识还不止于此。《红楼梦》的虚实相生,真假莫辨,在《邮轮碎片》里被吸收转变成现代小说精巧的故事结构,复杂的命运交织和深刻的社会反思。草蛇灰线,马迹蛛丝,是命数运道的化身,是以小见大、以虚应实的结构技巧,更是一个关心中国现实的成熟作家,力图把握当前现实的雄心所在。

一直以来,中国文学都在充当现实的路标,读者的片面感受、管窥蠡测的体会,都需要一个虚构的、封闭而完满的文学世界让人获得更清晰的认识。从这个角度说,《邮轮碎片》名为“碎片”,实想“整合”,作家想在邮轮这个封闭自足的空间里,给读者一个完整感受中国现实发展的精神旅程。


与《红楼梦》是时代巨变的缩影一样,《邮轮碎片》也想做时代巨变的缩影,也想做中国社会各阶层人等的分析。邮轮上的每个人都是我们身边的人,甚至是我们自己。它写了爱情的忠诚和虚幻,写了名利场的“好了歌”,写了前半生情债后半身偿还,写了知音难觅,写了代沟,写了城乡差别……八个家庭,各有悲欢,各有隐秘,但都在昔日今生里,感受红尘滚滚,感受随波逐流之后的伤心和失落。《邮轮碎片》在美学精神上完美继承了《红楼梦》的中国风格:在个体命运和细节描写上,它是喜悦的、幽默的,偶尔也是讽刺的、揶揄的,但在整体气韵上,则带有大悲悯的情怀。以喜剧或者正剧心态写悲剧,是刘心武的匠心所在,也是他多年研读《红楼梦》的心得所在,更是他在写作中不断流露的难以割舍的现实主义情怀所在。多年来,刘心武注重从母语经典中汲取营养,不仅精读《红楼梦》,也研究《金瓶梅》,《邮轮碎片》的冷静白描、客观展示、不动声色、尽显世情,显然是受到《金瓶梅》文本的影响。或许可以说,在七十年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在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脉络中,刘心武是一座绕不过去的高峰,而这本《邮轮碎片》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仅从他迎难而上,力图在碎片中为当下现实提供一份完整图景的雄心来看,就已经立意不凡、境界不凡了,更何况他还有巧妙的视角,有技高一筹的结构,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功力。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作者简介

刘心武,1942年出生。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班主任》、长篇小说《钟鼓楼》(获第二届茅盾文学奖)、《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精彩书评

刘心武对生活感受敏锐,善于作理性的宏观把握,写出了不少具有社会思考特点的小说,作风严谨,意蕴深厚。

——人民网


作为一个“贯穿型的写作者”,一个“马拉松长跑式的写作者”,刘心武在写作这条路上已经坚持了半个多世纪。他形容自己的写作是为读者“种四棵树”——“小说树”“散文随笔树”“《红楼梦》研究树”和“建筑评论树”。尤其是小说创作,虽历经岁月,仍守住一片匠心。

——凤凰网


目前已经上架京东商城,链接我已经找好了,点击阅读原文可以直接购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