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漂泊在大城市中的年轻人,不仅要面对着工作上的焦头烂额,还要时不时担心“后院”起火。
艰难的上半年,长租公寓可谓是话题不断。年初疫情正盛时期,多家长租公寓被曝资金链吃紧,哄骗房东免租,然后反手给租客涨一波租。而在上半年即将结束的时候,风波又起。端午小长假最后一天,行业头部品牌自如被爆要求业主在合同期内降低租金,不降租就解约,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多方关注。
作者/ 小博君 出品/ 博志成地产观
长租公寓的至暗时刻 疫情成引爆风险导火索
“疫情过后,你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对于这个话题,很多“城漂”族表示:“我想买一套自己的房子”。 城市化是把“双刃剑”,城市化进程中人口集中的过程不仅带来了效率的提升,也加速了风险的累计,疫情成了引爆长租公寓风险的一条导火索。 一方面,疫情爆发期间,多个城市对于人员流动的限制政策非常严厉,春节假期后很多租户无法返回租住地,免租需求空前高涨。另一方面,为限制病毒大范围传播,很多小区实行的封闭化管理,对于带外来租户看房的中介,大概率是拒之门外,造成了部分长租公寓品牌房屋空置率大幅提高。 如今,国内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得到有效的控制,但由于外来输入病例和本土病例的零星出现,上述管控措施又在部分城市不断反复。 这些压力落到了长租公寓行业头上,成为了压塌某些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因房东与租客的大规模投诉与维权,自去年年底,“国内长租公寓第一股”青客就深陷舆论危机,而疫情爆发后,青客的境遇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3月,不少房东都收到了青客公寓“无法向房东如期缴纳租金”的通知,部分退租的租客也迟迟拿不到青客退还的押金,但仍被迫向金融机构缴纳“租金贷”。 4月,前往青客总部维权的房东发现,其总部大楼已人去楼空,15楼部分会议室电脑、桌椅也被搬空。一时间“青客倒闭跑路”的传言开始流传。 4月16日,青客通过微信公众号声明公司仍在正常运作,“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加快恢复生产经营”,坚信“这次遇到的短暂的困难可以很快解决”。另外,青客也表示会逐步处理解决与小部分房东、租客的合同纠纷,但并未透露具体的处理方式。
玩家背景各异 运营方式大有不同
长租公寓的商业模式非常传统,公司在从房东手中获取房源,装修改造后配备基础家具与电气,然后以“二房东”的身份再出租,同时提供一些维修、搬家、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主要面对的是高学历青年白领群体,因此也被称作“青年公寓”或者“白领公寓”。 目前,长租公寓领域玩家可大致分为房企系、房地产中介系、以及创业系等。 房企系除万科泊寓进入较早,且形成了一定规模。其他房企背景的品牌进入时间较晚,大多属于初级发展阶段。 中介系的自如(自如友家、自如寓)、相寓等品牌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知名度,创业系则以魔方、蛋壳公寓、乐乎、新派等品牌为代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些企业以“投融管退”的重资产模式切入,在市场上收购存量物业,定位高端,以品质化的产品,附加高溢价的服务,实现物业的价值提升,通过资产证券化或交易实现退出,如阳光城睿湾、景瑞悦樘等。 除背景各异之外,各派系长租公寓在运营方式上也大有不同。 房企系与创业系主要以集中式运营为主,强调整栋物业或整层楼的统一改造,且大多伴有对该物业或楼层产权的持有,而中介系的运营方式主要为承租分散的空置房屋,予以统一装修后向市场投放。 若把集中式公寓比作“阵地战”,分散式就像“游击战”。不同属性企业都是根据自身优势决定的其长租公寓业务的运营模式,拥有开发背景的团队,更适合运营集中式公寓,而拥有中介资源的企业,在开发分散式公寓上拥有优势。 对于租客而言,集中式公寓的社交属性是吸引力之一,很多集中式公寓着重打造社区文化,为志同道合的租客提供社交平台;另外在安全性方面,集中式公寓自成社区,有效降低了租住人员身份复杂性,同时拥有更加完善的安保系统来保障租户的财产与人身安全。 而分散式公寓则可以灵活的分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不同租户可以依据各自的通勤情况灵活选择租住地;在租金方面,也为不同经济条件的租户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
风口之下的瓶颈 盈利难成最大痛点
长租公寓是城市化派生的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流动为长租公寓创造出了广阔的市场。据相关数据统计:2010-2018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均超过2.2亿人,其中2014年高达2.53亿人。另一方面,年轻群体居住观念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行业利好。 政策方面,为满足新市民的住房需求,同时又能准确把握住房的居住属性,建立租购并举的租房制度成为了相关政策制定的主要方向。发展和规范房屋租赁市场,增加房屋“供应池”的做法有利于挤泡沫,让房地产市场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立足于流动劳动力的居住需求以及年轻群体的额外付费意愿,长租公寓企业大多布局于一二线城市,“二房东”间的激烈竞争就此展开。 “房东不可能亏钱,二房东更不可能亏钱”,这是大部分中国人对于租房的认知,但长租公寓并非如此。 2018年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上,潘石屹这样一针见血地评价长租公寓:用5%、6%的银行贷款去建公寓租出去,回报率最高超不过1%,这个生意是亏的,哪怕你租金价格再翻一番,还是亏本。 造成长租公寓“盈利难”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租售比的严重扭曲。在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高房价、低租金(相对于高昂的房价来说)模式长期高位运行。一般来说正常的租售比应在1:200-1:300之间,而我国大部分一二线城市租售比远超合理区间。对于业主来说,靠投资买房出租获取收益基本上是天方夜谭,因此导致了这些城市租赁供给端的严重不足。 企业间恶性竞争。互联网领域有烧钱竞争的传统,长租公寓也毫无保留地学了过来。很多企业为了抢夺房源,不惜以哄抬收房价格的方式参与竞争,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此前就有媒体报道,在2018年8月,北京一位房东准备以7500元/月的价格出租一套位于天通苑的120平米三居,自如开价8500元/月,蛋壳公寓开价9000元/月,自如再加500元,蛋壳公寓最终以1.08万元/月,成功拿下这套房子。 行业门槛较高。长租公寓对于企业自有资金要求太高,无法加杠杆。另外对于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资本运作能力、运营服务能力、出租率等方面要求较高,没有相关实力的企业很难入局,即使勉强上车,也会因运营能力的不足,不能实现持续盈利。
市场潜力仍巨大 房企转型优势多
伴随着市场的淘汰和整体估值的大滑坡,行业内或将出现抄底机会。更重要的是,城镇化浪潮仍在进行中,中国30%的租赁人口比照国际大都市平均50%的水平还有较大发展空间,市场潜力仍然巨大。 尽管长租公寓在过去几年饱受质疑,但是幸存下来的头部品牌,无疑已经获得了下一张入场券资格。对于近年来纷纷谋求多元化的房地产企业来说,长租公寓也是一个很好的赛道。 一是房地产开发、前期物业服务与长租公寓市场高度吻合,这对房地产企业来说,转型风险较小。 二是房源筹集渠道广。房地产企业可以将周期性滞销商品住房用来租赁,实现去库存的目标,也可以通过收购存量物业拓宽房源。 三是融资能力较强。在房地产开发的黄金十年,房地产企业与商业银行之间形成了良好的信贷关系。房企也可以通过预付租金与押金收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对冲主业市场波动风险。 四是改造装修有经验。部分房地产企业自身拥有施工队伍或参股施工企业,有利于减少前期成本。 五是善于客户维护。房地产企业具有细分客户群体的经验,善于将住房租赁产品实现战略性全覆盖。 参考资料: 《博志成2018租房租赁与长租公寓市场白皮书》《长租公寓「做坏了」的底层原因》 《“租售同权”遭遇现实尴尬后,长租公寓的危与机》 目前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低容错时代,掌握快递去化必杀技,实现名利双收!中介向开发商开炮了 “全民经纪人”营销模式让地产中介压力山大,甚至联合抵制,来看开发商与中介之间的爱恨情仇。 看完文章在文尾处点亮“在看”,这样我们才能抱紧不走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