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槽值小妹From 槽值
随着各个城市出行限制的逐步放开,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迎来了旅行小高峰。 早早安排好假期的景点行程,要打卡的特色小吃……尽最大可能,去体验目的地的风土人情。根据中国旅游与民宿发展协会发布的《2019年度民宿行业发展研究报告》,近年来,民宿在某搜索引擎上的搜索指数就长期高于酒店。然而,当人们打开各类民宿预订app时,手指往下滑了好几页,页面上民宿还是都长得都差不多。 这个假期在朋友圈里疯狂刷屏的网红民宿,逐渐也变成了批量复制的模样。在各种APP上搜出来的民宿照片,大多逃不过这几样配饰:沙发边摆一棵绿植,墙上钉一个鹿头,还有那只熟悉的火烈鸟……床品和家具的配色大多是“性冷淡风”,灰白纯色或格子为主。 阳台,普遍摆着一个白色铁丝吊椅,再不济,也要有粉红色小帐篷,下面搭上王冠或星星抱枕。在各类app上随意一搜,打着“北欧风”、“ins风”、“地中海风”标签的民宿数不胜数。明明几座城市之间隔着若干个地理分界线,和北欧之间更是横亘着整个欧亚大陆,却通过这一间间民宿达成了奇怪的“文化统一”。前几年大热的莫干山民宿,就是这种“批量生产”的代表。“这两年,新建的民宿看上去全是旧木材、土坯房、鹅卵石,看上去大同小异”。千里迢迢去旅行,可能刚一落脚,就像是去走了个亲戚。朋友圈里,有人吐槽小院的装修和自己舅舅家的一模一样,这图片,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上某app搜索,在“民宿拍照”的词条下有超过13万条笔记。这些民宿的所在地跨越大江南北,装潢风格却基本是如出一辙的ins风。这数万条齐全详尽的拍照攻略,都是为了一条精致漂亮的朋友圈服务的。在一间网红民宿打卡拍照,逐渐升级为旅行的必备要素。只不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光看民宿照片,根本不知道你究竟是在哪旅游。网红ins风的民宿不是不好看,而是美则美矣,却不合时宜。当窗外是山林耸立,房间里却摆着几只本应在肯尼亚的湖畔优雅漫步的火烈鸟,怎么看都显得违和。这种违和感背后,体现的是民宿风格高度同质化的问题。上网一搜,几乎每座旅游城市都会有一条必打卡的“网红古街”。门口挂着风铃的精品店,卖着各类五颜六色的牛轧糖雪花酥的甜品铺,满满当当的丝绸古玩店,还有不知道为什么能远渡重洋散布在中国各大古镇的非洲鼓,以及一溜的大小酒吧。去第一个的时候,兴许还觉得新鲜。但只要多去几个,就不难发现这些古街古镇的本质都是“复读机”。“朋友去四川给我带来一把梳子,一看,上面写着的是‘少林寺纪念’。”集中批量生产的纪念品,大同小异地充斥在各个景区的购物街。和北欧风、ins风的民宿一样,这些景点”古色古香“的风情也都是大差不差,可又无一例外地会受到游客的欢迎。而在被精致包装的古风外表下,则是这类景区空洞的内里。早在2015年,《人民日报》就曾撰文批评各地的景区纪念品“都长一个样”。 “长得差不多的手绢,在湖南叫“湘绣”,在南京叫“苏绣”,在四川叫“蜀绣”。”这些标榜着“地方特色”的景点,其实更像是“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各地分店”。 起码,大概率并不会出现在人均一个自拍杆的网红景点那里。根本来看,人们来这些景点“打卡”,追求的并非这个地方真正的文化特色,而是一些被大众定义的“标签”。例如ins风民宿所代表的“高级”和“精致”,老街巷所代表的“古味”;还有在大量心灵鸡汤的轰炸下,逐渐滥俗化的“说走就走”的小资情调。在这样的旅游文化下,想要出门来一趟“自由行”,实际上依然并不“自由”。如今的导游,不再是那个举着小黄旗子的小姐姐,而是我们手机里写着各类网红攻略的app。而另一边,我们也正与这些目的地真正独特动人之处渐行渐远。有人概括,当下的人们,正处于一个“低美感”的社会。在《圆桌派》节目中,蒋方舟就曾评价这类“网红审美”的由来,指出审美单一的本质,是人们对文化接受渠道的单一。当人们缺乏从阅读、电影等艺术中体验“美感”的经历,仅仅“靠网上的这些网红来决定你的审美”,就造成了审美观念的高度趋同。这种“审美”本身是格外懒惰的,因为它往往并不包含人们对何为“美感”的独立体验,而仅仅只是对时下潮流的盲目追随。沿途的风景、旅行的感受本都不该是千篇一律的,我们对“美”的判断也不该是。摆出同样的姿势,坐在布置相似的精致房间里,再给照片加上同款滤镜,人们不断追求网红民宿中人造复刻的“美感”,却失去了对旅行、对生活更为丰富的想象力。如果要把旅行比作电影,那么它应该是一部节奏缓慢、肌理丰富的纪录片。纪录片《脸庞,村庄》里,被誉为“新浪潮之母”的阿涅斯·瓦尔达与青年艺术家JR就进行了一场这样的旅行。他们开着一辆能够打印巨幅照片的小货车,穿行在法国的几个小村庄里,记录下一路上遇见的各种普通人的面容。在日常生活里,这些人是再寻常不过的矿工、服务生、农场主。 但在可爱的瓦尔达奶奶和灵感满溢的艺术家JR眼里,这场旅途中的每一次相遇都可以成为一件艺术作品。这种吸引力不应被任何既定的标签所定义,而是来源于每个人内心与这一方景色最真实也最强烈的共鸣。“我们总是太多概念、太多预设、太多追随、太多知识、太多传闻,而舍弃了本来最值得珍惜的耳目直觉和具体细节。”“结果,哪儿都走到了,却走得那么空洞,那么亦步亦趋、人云亦云。”慢综艺《奇遇人生》的slogan,是“用探索世界的方式,探索自己”。其实反之,也亦然 /《奇遇人生》第一季旅行的快乐,在于寻觅与欣赏那些存在于远方的美好事物,而这个过程应该是“与我有关”的。给文章点个在看吧,放下追逐网红式风潮的执念,回归对审美的自觉和独立,也是回归那个最真实的自己。本文系授权发布,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情感八卦吐槽,能走心也能讲道理的妹子,既能提笔写文,也能教你把妹撩,关注槽值寻找共鸣。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迎分享到朋友圈,未经许可不得转载,INSIGHT视界 诚意推荐
本期推荐阅读:
后台回复关键词【教育】,阅读文章《这部豆瓣9.1、全球5亿人看过的恐怖片,拆穿了中国教育的骗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