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隐身”在开平市井中的万隆客栈,原来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7 22: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漫步于开平市月山镇水井圩,鳞次栉比的楼房之间,一座“其貌不扬”的三层楼高砖房建筑引人注目,80多年前,这里是水井牛坑村大和堂的张公祠。1939年,中国共产党派革命人士到水井开展地下组织活动,1942年租赁了张公祠以开办客栈为名,建立了中共中区特别委员会(下称,中共中区特委)的秘密交通联络站。

    

万隆客栈便由此成为中共中区特委成员集中开会和研究工作的重要地点,经常接待上级领导来住宿,既要负责将三埠、水口等交通站送来的情报转送到抗日游击区,又要负责了解开平月山、水井等地的敌情并及时上报。那些年,联络站在党的隐蔽斗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红色革命精神也从此根植开平本土。

    

这座“隐身”在居民楼中的客栈,经历50年风雨,在1994年的一场暴风雨中倒塌。1999年,原水井镇政府多方筹资逾15万元在原址重建万隆客栈。此后,万隆客栈在党员党性教育、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开办客栈为名

 建立秘密交通联络站


1939年初,中共中区特委成立后,大力加强在各镇、村发展党的工作,党的力量迅速壮大。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抗战形势发生逆转。针对国民党顽固派企图破坏中共组织、逮捕中共党员的阴谋,1940年2月,中共广东省委召开紧急会议,提出“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斗争方针。8月,刘田夫调任中共中区特委书记。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大肆搜捕中共党员,到任后,刘田夫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党的秘密工作,巩固党的组织。刘田夫当时住在地下党员张伟家中,以经商为掩护。
    
为适应开展隐蔽工作的需要,确保党的隐蔽战线斗争正常开展,中共中区特委在将领导机关转移到山区乡村后,积极开辟农村活动基地,在全区各地建立了一批秘密交通联络站、联络点和活动据点,进行传递情报、联络同志、掩护领导召开会议和过往住宿等活动,比如鹤山大朗学校、新会桥下学校等。
    
水井圩位于开平、鹤山、高明三县交界处,当年是经济活跃之地。1942年3月,共产党员吴文按照中区特委组织部部长李国霖的指示,从台山调到水井圩,在地下党员张丁的协助下,在水井圩东北角租赁了牛坑村大和堂的张公祠,建立起中共中区特委秘密交通联络站。
    
他们将客栈取名为“万隆客栈”,李国霖是万隆客栈的创建人,他的公开身份是客栈老板,吴文当掌柜。同年4月,共产党员李山也调到万隆客栈,理发师是其公开职业,他实则专门负责传递情报。从那时起,吴文、张丁、李山三人成立党小组,吴文任党小组组长,这个党小组成为水井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由李国霖直接领导。
    

万隆客栈是中共中区特委召开重要会议和研究工作的场所,经常接待领导、干部和党员前来住宿,负责将三埠、水口等交通站送来的情况转送到抗日游击区,并负责搜集开平月山等地的敌情,为党组织开展地下活动提供了安全的场所。此外,该站还要担负发展新党员、教育宣传群众等任务。从客栈建立到抗战结束,先后有刘田夫、谢永宽、陈江、李国霖、郑锦波、李克平、吴文、李山、欧惠英、张丁等同志在万隆客栈开展革命活动。
    
直至1944年底,万隆客栈才结束了其使命,它为党组织开展地下革命活动提供了安全的场所,也为党组织坚持领导抗战作出了贡献。


打造革命纪念馆

深挖红色资源

开展党性教育


拨开岁月封尘,烽火硝烟不再,但红色革命的记忆依旧鲜活。走进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一张张历史图片、一件件保存完好的物件,向参观者们展示着当年炮火纷飞下共产党员进行革命斗争的峥嵘岁月。
    
万隆客栈原来是泥砖墙,木瓦顶,但在1994年的一场暴风雨中倒塌了。1999年,原水井镇政府多方筹资逾15万元在原址重建万隆客栈。此后,万隆客栈在党员党性教育、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2016年,万隆客栈被定为江门市党员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

    
万隆客栈吸引各地党员前来参观学习。

2018年,月山镇党委决定对万隆客栈进行修缮升级,工程分两期进行,第一期的室内修缮升级工程总投入30多万元,在开平市委的领导下,在江门市委组织部及开平市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与具体指导下,于当年6月中旬竣工。重新修缮后的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一楼设有中共中区隐蔽斗争图片展,介绍了1939年至1943年间,中共中区特委领导粤中区坚持开展隐蔽斗争的抗战历史,并陈列有革命志士从事地下工作时用过的枪支及生活用品。二楼是党员学习室,设有党的十九大精神、党的光辉历程等宣传展板;并有投影仪供观看学习视频,有宣誓墙供参观学员开展重温入党誓词等活动。
    
万隆客栈二楼有党员学习室,可开展党课学习。

月山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计划开展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二期工程,在万隆客栈侧修建一个党建公园,进一步拓展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的阵地和教育功能,让群众更好地参与进来,真正感受万隆客栈的历史意义。“建筑会因风雨侵蚀而倒塌,而革命之火历经艰难永不熄,万隆客栈虽是重建之物,却依旧是重要的红色资源。”该负责人表示。


讲述

    万隆客栈“守门人”张水生:

“是共产党救了我的命!”


今年98岁,从小因家贫被卖、颠沛流离的张水生老人是那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者。作为鹤山人的他,13岁流浪来到开平,在万隆客栈负责接待、扫地、冲茶、打扫卫生,并成为了刘田夫的勤务员。离休后的张水生,对万隆客栈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在万隆客栈革命纪念馆建成后,他当起了“守门人”,向一批批后人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说起原因,他笑着说:“是共产党救了我的命!”

    

在万隆客栈,张水生接受了党的教育,于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革命工作。解放前,张水生和他的游击队战友们以万隆客栈为联络据点,勇敢机智地开展革命斗争,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那时候,万隆客栈接待的人多数来自恩平、台山,湛江的人经过恩平来到这里,先发出暗号,能对上才让进来。”张水生回忆道,当时,他在万隆客栈做勤务员,主要负责倒茶、打扫卫生。

    

“有时候,刘田夫让我跟他去‘出差’。我们假扮成乞丐,背上背包,从万隆客栈走到开平长沙,再坐渡船去新昌,那里有一间米铺。刘田夫进入米铺后,我就留在门口,负责‘把风’,防范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张水生依然历历在目。

    

离休后的张水生,基于对万隆客栈难以割舍的感情,收集了当年在水井镇开展游击活动的老照片在万隆客栈内展出。张水生依旧是万隆客栈的“守门人”。同时,他还把自身的战斗经历,编成战斗小故事,到各个学校去宣讲,教育青少年要发扬革命精神。后来,张水生因为年事渐高住进了养老院。即便如此,他也没闲着,总能滔滔不绝地讲上一两个小时,经常穿梭于学校、戒毒所等地方讲革命故事,传播万隆客栈的红色精神。或许,千言万语都道不尽老人对那段峥嵘岁月的怀念。(胡涛 潘贤珍)

来源:江门日报( 文/图 胡涛 李东菊)

责编:潘贤珍


往期精彩回顾


期待!一座多元宜居的新城即将在开平崛起

赤坎“红色小艇” :开平第一个党支部诞生之地

来自开平的他,用一支笔进行了一场启蒙,为革命点下燎原之火

“兄弟兵”“夫妻兵”“父子兵”,月山镇有个“三兵家庭” :老战士梁嘉带领家人走上革命道路


点亮小花花!
让更多人看到!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