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中国 “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首次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总设计师叶聪是黄陂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12 20: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获悉,10日8时12分,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成功坐底后,3位潜航员在海底进行了约6个小时的采样工作——这是“奋斗者”号最长海底作业设计时间。


在海底作业后,三名潜航员进入午餐时间


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地球第四极”,水压高、完全黑暗、温度低,是地球上环境最恶劣的区域之一,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


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今年10月10日,“奋斗者”号与“探索一号”“探索二号”母船一起,从海南三亚启程开展万米级海试。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在完成当天的万米级海试之后,接下来,“奋斗者”号还将在马里亚纳海沟进行多次万米级海试。




极限承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背上


2016年,研制万米潜水器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项目正式立项。


万米载人潜水器要承受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这么大的压力加在潜水器上,对潜水器的材料、结构设计等,都提出了巨大挑战。


除了承受巨大水压,“奋斗者”号还要搭载相关人员、一系列科学设施等,在水中完成科考作业。这进一步加大了制造难度。




极限制造,首创球壳设计钛合金材料


“奋斗者”号具备覆盖全球海洋100%海域的作业能力,这来源于一些关键技术的支撑,如载人潜水器球壳、浮力材料等。比如作为潜水器主结构之一的载人潜水器球壳,可以说是极限设计、极限制造。


“奋斗者”号使用的是钛合金材料。科研人员大胆推翻原有的设计,改变了此前使用的瓜瓣焊接方法。所谓瓜瓣焊接方法,就是先制造西瓜瓣,再焊接为一个整球,但这种方法焊缝多、工期长。万米载人潜水器采用了半球焊接,减少了焊缝数,工艺更难,但是可靠性显著提高。




“双船”保障,续航能力大力气也大


本次海试任务采用了“双船”保障模式,即为了支持“奋斗者”号成功完成海试,使用了“探索一号”支持船和“探索二号”保障船的“双母船”保障模式,累计可以搭乘科考队员120人。


“探索一号”总长94.45米,型宽17.9米,排水量6250吨,续航能力大于1万海里。“探索二号”由海洋工程船改造而成,今年6月完工。值得一提的是,“探索二号”CTD绞车及收放装置、100吨门架式潜水器布放回收系统、10吨20米折臂伸缩吊等6项关键设备均实现国产化。




“奋斗者”号总设计师是武汉黄陂人


据“奋斗者”号总设计师、万米海试总指挥叶聪介绍,这次万米海试,“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运行团队逐渐压缩,把更多的位置留给科学家。叶聪表示:“在船的后甲板上,戴着安全帽操作的人是非常有限的。整个团队虽然人少了,但是在海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效率高了。”


提起叶聪,武汉人并不陌生,1979年出生的叶聪是武汉黄陂人,现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二研究所副所长。历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主任设计师、首席潜航员,“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副总设计师,如今又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2001年8月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奋战在深潜领域第一线。从2009年至2012年的四年海试期间,蛟龙号共下潜51次,他承担了其中38次下潜试验主驾驶任务。中国载人深潜事业由零起步,叶聪的每次下潜,不仅仅是挑战中国载人深潜的纪录,更是他对于自我的超越。




来源 | 长江日报

  【End】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号:hprx2017

黄陂热线 随时随地分享黄陂人的新鲜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