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奢侈品牌做滑雪装备是不是割韭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12-5 17: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全文共 4694 字,预计阅读需要 10 分钟。



《脱口秀大会》选手杨蒙恩曾经说过一个段子,他的高端客户“刘总”每年只在特定的两个月里滑雪,因为只有这个时候阿尔卑斯山的雪才是最舒服的。不论你听到这个段子时有没有笑,都不能否认一个事实:滑雪正在成为都市中产的社交密码,而滑雪的行头,则是冰雪社交中的一张名片。


同属“高级运动”,滑雪已经比高尔夫、网球更受时尚爱好者青睐。在小红书平台,#滑雪穿搭#话题标签浏览量超过4300万,是#高尔夫穿搭#的3.1倍、#网球穿搭#的8.1倍,还有7000+篇笔记是在讨论如何能被“滑呗”(滑雪社交软件)摄影师拍到。而这波体现在社交媒体上的流量只是滑雪风潮露出来的冰山一角,毕竟真正有财力和时间支持常规性滑雪的人们,未必有意愿去小红书上努力展现自己。


《2016-2025年冰雪运动发展规划》的数据显示,中国整体滑雪市场规模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400亿;《2021-2022中国滑雪白皮书》判断,中国滑雪市场已经进入蓬勃成长期,正在以25.7%的复合增长率持续走高,整体规模可以达到100亿。而证券交易商国元证券的统计数据看起来更加惊人:滑雪装备(滑雪服、滑雪靴、滑雪板等)的销售规模在2021年已经达到137.5亿。


不论研究机构们的最终结论如何,“滑雪装备是一门好生意”已经是行业共识。


Coco Neige高级成衣系列就是Chanel为用户们准备的冬日时尚装束

 

嗅觉敏锐的奢侈品牌早已察觉到这股冰天雪地里的热浪,几年前就开始纷纷布局“雪山版图”。不难理解,参与滑雪运动几乎可以与有钱/敢花钱、有闲划等号——滑雪场地、教练培训,交通住宿加上滑雪装备,以及可能需要的陪同摄影……从决定入场开始,参与滑雪的每一步都在考验消费者的钱包。滑雪运动的高门槛,已经为奢侈品牌筛选了一波优质客户。


除此之外,通过雪道触及年轻消费者也是摆在奢侈品牌面前的一条理想捷径。就算并没有真正富裕阶层的消费能力,几乎活在社交媒体上的年轻人们也能成为产品和品牌最主动、负责的信息传播者。当无数个小青年在滑雪场上的靓丽身影和热情表达组成了渗透进你所有信息接收渠道的大氛围,得是有多崇尚生命在于静止的人才会丝毫不动心?


除了Chanel这种具有滑雪基因的品牌之外,自2020年开始,众多奢侈品牌如Dior、Chloe等开始与专业滑雪装备品牌联名试水;2021年,MiuMiu、Prada、Louis Vuitton等品牌纷纷推出滑雪相关产品。


Miu Miu 2022秋冬系列的滑雪主题作品

为了离滑雪用户近些更近些,奢侈品牌的营销行动也开始集体“闯关东”。2022年初, Fendi一边在长白山万达威斯汀度假酒店大堂开设冬季运动胶囊系列快闪店,同时在万达滑雪场山顶开设限时咖啡厅FENDI CAFFE,呼应即将在北京举办的2022年冬季奥运会预热;同一时期,Burberry在吉林松花湖度假区张罗起了一间大帐篷式的“雪山暖屋”,除了销售品牌冬季产品外,还提供咖啡和棒冰等休闲小食,供博主们打卡。


Fendi于长白山度假区打造快闪空间及FENDI CAFFE限时咖啡厅

Burberry开在吉林松花湖的外套系列限时精品店

与品牌和年轻人们的高涨热情相比,真正的雪场常客们对奢侈品牌滑雪装备更倾向于审慎态度。在一些滑雪老炮的描述中,矜贵的奢侈品是新手和“雪媛”的专属——东北的不少滑雪场里都能租到奢侈品牌滑雪服,租金大概是普通品牌的3-4倍。“雪媛”只拍照不运动,也成为当地一景。


所以,奢侈品牌能否赢得雪道上的时尚话语权?奢侈品牌做滑雪装备到底是不是割韭菜?本期ConCall找了四位不同身份的资深雪友,我们希望能从他们各不相同的自述中获得信息,建立取更客观的视角来看待这个话题。


运动博主@裸奔小兔的滑雪日记

新西兰SBINZ单板滑雪教练、互联网大厂品牌市场


我是站在滑雪人的角度看奢侈品雪具的,只不过同时作为一位能够欣赏大牌的女性,我能站在一个相对中立的角度去看哪个大牌雪具及格、哪个不及格。


今年冬奥会,我发现坡面障碍女子亚军Julia Marino使用Prada滑雪板参加比赛,于是萌生了测评奢侈品雪具的想法。我的策略是提依照正常雪板的选择评判技术参数标准,从奢侈品雪板的长度、板型、方向性、硬度,去评估这块雪板适合人群的身高、体重,适合的滑雪类型是平滑、刻滑、还是公园跳台,或是野雪大山,如果该有的基础性能参数做的不到位,那它可能只是一个摆在家里的装饰品。如果一个奢侈品做的产品技术性能合格,品牌溢价不应该是人们持有偏见的点。但是如果设计一个根本没法滑的板子、雪镜,大家也不要浪费钱,毕竟滑雪还算是一个极限运动。


Julia Marino和Prada雪板

奢侈品装备的专业性是一个需要对待的问题。比如LV22款带logo镜片的雪镜,只适合在初级道慢速滑行使用,一旦上了速度就不建议佩戴。因为logo的暗纹妨碍视线,容易让佩戴者分神,在正常情况下,普通的雪镜有了划痕都是需要换的,等于LV直接做了个接近报废的镜片。我想品牌应该是也考虑到这点,所以在雪镜套装中也准备了没有logo的备用镜片。但问题是,如果没有logo,它和普通雪镜又有什么区别呢?


LV 雪镜

有一些和正经雪具品牌合作的奢侈品,我觉得很良心,也理解他们为了避免库存积压,在雪板的板型、硬度、长度选择都有限,导致适合这块雪板的人群被缩得范围很小。雪板不像围巾,一个尺寸适合所有人。雪板的技术参数很重要,不同身高、体重、滑雪玩的领域,都影响你对雪板技术参数的偏好与选择。除非一个用户玩的滑雪细分领域、自身身材条件完全适合这款奢侈品雪板单一或少数几个尺寸,并且还欣赏它的图案设计,预算还相匹配,才会成为这块雪板的天选之子。


所以我认为奢侈品的爆款思路在专业雪具领域行不通,没有技术,光有颜值,真的会被滑雪人嫌弃。相对来说,匹配网红的摆拍需求就显得更容易些。


很多博主拿着明显和自己身高不匹配的奢侈品雪板摆拍,造成了大家认为奢侈品雪具不专业的坏印象。滑雪的人,是慕强的,滑雪爱好者追随的是滑雪高手所用雪具的同款,觉得“我用了冠军同款,我未来也能滑的和他一样好”。我给品牌们提个建议:一方面可以更用心地打造性能过关的雪具,另一方面让真正滑得好的人作为KOL在帅气的视频动作里展现产品,而不仅仅是网红的摆拍。


某奢侈品高管@Shaun Black

2009年接触滑雪,13年雪龄


我买的最多的时尚品牌的雪服就是Armani,因为它的运动线相对成熟,当然,这也与我平时喜欢穿Armani的商务休闲装有关系。


专为高海拔运动达人及在高山中度过冬季假日者打造的Giorgio Armani Neve系列


作为有13年雪龄的“老滑雪人”,其实我已经很久没有买过专业的滑雪服了。我喜欢穿偏时装感的加绒帽衫和冲锋衣滑雪,因为没有任何束缚感。早年在日本和新西兰滑雪时,我就发现国际上在这一块的壁垒没有那么强。在中国,对专业滑雪服有执念的往往是刚入坑的滑雪小白,相对来说有经验的老手反而对“穿什么”比较释然。


作为行业圈内人,我也承认,现在滑雪运动在国内彻底火了,不难想象会有多少奢侈品消费者在这几年会开始滑雪,他们多少会希望自己在滑雪时也能看起来与众不同,所以奢侈品推出滑雪产品的本意,是源自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割韭菜”。一些奢侈品和专业的滑雪品牌以联名或者特许经营的方式推出滑雪线,比如Dior和迪桑特的合作,既能满足专业性的要求,又可以体现奢侈品的理念和基因。


DIOR MEN SPRING 2023 - SKI CAPSULE

但只想蹭热度的现象也是存在的,他们做出来的东西往往更像冬装,适合滑雪前后穿着,但不适合滑雪运动本身。最典型就是前阵子某品牌在东北雪场做的活动,邀请了很多专业的博主穿着oversize的羽绒服摆拍。其实那款羽绒服过于厚重,也没有收口,是不符合运动逻辑的。让运动博主在这样的场景下宣传,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是一种误导。


在听完以上两位受访者作为“资深滑手+懂时尚的人”的观点之后,我们又找到了两位同样对滑雪抱有高度热情却对“时尚”这件事态度截然相反的受访者。


月入300万的医疗行业神秘人士

一月一滑


在雪场,有钱的买Burton,没钱的买Goski,时尚博主用奢侈品。


如果有人送我一块LV的板子,我会立刻去闲鱼卖掉,因为我不需要拿它来拍照。如果你想不断提升技巧,就需要不断摔跟头,我平均两个月磨坏一条雪裤,现在都买4000元左右性价比比较高的产品,这样坏了可以立刻换新。根据我在雪场的观察,体验型的小白和热爱拍照的年轻人会比较喜欢用带logo的雪具雪服。


不过任何一个运动都是小白比较多,以上也仅代表我的个人观点,毕竟在日常生活中我也不是一个时尚爱好者,所以难免看待事情有局限性。我想这也可能正是这个话题的答案 —— 如果奢侈品牌的滑雪装备真的能割韭菜,割的也是对时尚、对奢侈品感兴趣的人,对我来说,我只喜欢赚钱和运动,有没有那些身外之物都影响不了我的心情。


私营企业主@姜东吾

Hedi粉丝,他走到哪就跟着买哪的那种


我现阶段还算不上是滑雪圈的,只能说是个初学者。最近刚入了一套Celine的滑雪服,因为出于对Hedi的喜爱,他走哪我买到哪,Celine平时就是我的第一选择。这次刚好看到品牌在出滑雪产品,也正是我想要的连体款式。


其实我还是比较注重专业度的。在店里试穿了两三分钟,内衣已经被热湿了,SA说外层布料也是专业防水标准的。别的奢侈品牌我没有深入了解过,因为外观就被淘汰了,那种堆积logo的设计我不会买。


从性价比来看,专业的滑雪品牌衣服也要一万多了,这件Celine两万五,更能满足我的购物驱动力——看起来帅。


不过我没有买Celine的滑雪板,其实我是想买来着,只是SA极力劝阻了我。她说:“板子干嘛买我们家的啦,logo也会磨掉的。”其实我本身也是个装备党,未来不排除会入手专业品牌,比如Burton。至于其他奢侈品出的滑雪服,买不买我还是看牌子,比如Dior,我是不会送钱给它们的。


综合四位受访者的观点,我们得到的结论是:当问题的核心与时尚、审美和价值观有关时,你永远不能做出任何武断的结论。


奢侈品牌掘金滑雪热和消费者热衷攀比装备以至于“差生文具多”都是客观现实,然而存在即是合理。经过两三年考验后,奢侈品牌的滑雪装备仍然继续推出,就说明市场的确存在。


相比大众运动,作为“新中产运动”的滑雪已经因为其时髦属性,将雪场变身为秀场:有的人秀的是技术能力,有的人秀的是身价和风格,有的人把它作为获取名利的舞台布景。


如果从专业角度来判断奢侈品牌的确存在割韭菜的嫌疑,这未尝不是另外一种偏见——很多用钱包投票的消费者,他们的首要价值目标不一定是“专业度”。


1899年,经济学家托斯丹·凡伯伦(Thorstein Veblen)发现银勺和紧身内衣成为社会精英的地位象征,于是才有了那篇享誉天下的《有闲阶级论》。一个多世纪后,炫耀性消费仍是消费型社会的特色,只是如今奢侈品的普及范围远大于凡伯伦的时代。


此前奢侈品推出虚拟服装、迷你包包,美妆盲盒都被质疑过是否在割韭菜,但时尚产业之所以能一直高贵着,就是因为市场两端永远是一个想打、一个愿挨。对抱有不同目的的人来说,如果利用奢侈品实现了自己的目的,那就不算是“被割”。留给品牌需要严肃面对的问题是,产品必须在不断改进中通过市场考验,才能最成为穿越周期的长红产品,而爆款的结局往往只能是成为“时代的眼泪”。CONCALL





黄迪


“ConCall线上”特约撰稿人

曾在Rick Owens、Opening Ceremony

等品牌任职

现为专注于时尚商业的内容创作者

与超过15家媒体合作近百篇特写文章




设计:UN

图片来源:品牌提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