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从巍山回来,我便时时和周围朋友们提起这里。每个去过的朋友都对那里给予很高的评价,关于“幸福感”和“舒适”的形容贯穿了整个话题。可当我真的要提笔要写巍山的时候,心情是十分矛盾的。既想让更多人知道巍山,又怕太多人知道巍山,越来越商业化,还担心自己写得不够好。
最终我还是开始动笔。毕竟自打2020年高铁巍山站开通,乘坐动车从大理到巍山只需22分钟,昆明到巍山最快2小时15分钟。这座宝藏小城逐渐迎来越来越多的客人,迟早是藏不住的。我想:最好的保护是让大家了解这里,尊重这里。这也是我能为我喜欢的地方做的一些小小贡献。
巍山是南诏文化的发源地,曾经的南诏都城。来到巍山古城,标志性的拱辰门上挂着一块上书“魁雄六诏”的牌匾,意为南诏国发源于此,逐渐统一六部,使“南诏”之名从只代表一诏而成为洱海地区的统称。仙剑系列里灵儿的故乡、紫萱终老之地就指的是南诏国,这是比大理段氏更早存在的西南地方政权。
如今的巍山是全国唯一的彝族和回族自治县,生活着23个民族。人们在这里悠然自得,他们会搬张小板凳坐在主街上嗦米线、晒太阳,也会在大树底下聚会、喝烤茶,一待就是大半个下午。这种随心所欲的慢节奏,深深让我为之着迷。
图源@罗韵韵
有件事让我挺好奇。在街上闲逛的时候,我发现不少院子门口都贴着白色挽联,用词引经据典,十分古雅。从挽联的描述中,能看出基本上都是八九十岁的老人,普遍高寿。
我一开始心里默认“这几年去世的老年人多”。当地人告诉我,挽联原本都是红的,一般要贴3年。风吹日晒掉色之后,纸就变白了。能到处看到挽联,是因为这里还保留了传统。
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汇聚的小鼓楼,也是当地的信息集散中心,市政在这里规划了讣告栏,办丧礼的人家也会把讣告贴在此处。用笔墨而非电话的方式,将生死大事的信息传递给邻里熟人。巍山还是当地人的巍山,人情礼节都在。
图源@罗韵韵
我听说:不管是老人,还是中年人,大多都不愿意搬离旧城,去新县城的楼房居住。观察下来,这里家家户户的小院都晒得到太阳,周边邻里相熟,配套也齐全。我想,也许正是因为活在这座小城的人们幸福感很高,所以大家才会不害怕死亡,也不避讳谈论死亡。有什么是比活着的时候好好活更算得上“珍惜生命”的呢?
这次去巍山,我住的是巍山颐和耘熹进士第精品酒店。这家我超爱的酒店,上月刚刚加入Small Luxury Hotels(简称SLH)全球奢华精品酒店。我真诚且大力地推荐大家去住,你会爱上它的。关于酒店,我已非常详细地写过,在此不再多谈。有兴趣了解的同学请戳:因为一座酒店,我来到灵儿的故乡。
虽然是为了这家酒店专门来巍山,但爱上这座小城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三天两晚看起来时间充足,但实际笃悠悠玩下来,发现只探索了这座小城的冰山一角。
今天写到的所有体验都包含在酒店预订套餐内。很多时候是管家带着你一起转转,了解这里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巍山多古建,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看古建就会知道,有人带和没人带差别还是很大的,有些文物在同行者的讲解下,一下子就会生动起来。
因时间限制,当地著名的南诏博物馆、巍宝山都未能有幸游览。我只写我亲身体验过的内容,包括景点小店、手作体验和美食。留点遗憾给下次吧!
01 让我们从闲逛这座古城开始
在巍山,你是极容易辨认方向的。整个古城的格局非常规整。从上空看,古城状如棋盘,以星拱楼为中心,向东南西北四方延伸出四条大街,共25条街道,18条小巷。南、北主轴线两侧的房屋完整保存了明、清时代的建筑式样和风格。
街上基本都是两层的古式建筑,店铺虽是统一整修过的,但没有千篇一律的纪念品,也没有吵闹刺耳的喇叭叫卖声。这些小店,哪怕是在主街上,也大多是为本地人而开。路过时,看看门口的对联就知道这家店的营业范围了。
那些酱菜、腊肉、剃头、五金、服装、裁缝店啊,就这样年复一年地安于街上的一角,直到被下一代继承。街上甚至还有主人不在家,门口看店的大黄呢!
在街上闲逛,你会发现这里当地人是要比游客多的。主街上能遇上刚放学的小学生,也会和拄着拐杖慢悠悠走路的老爷爷打个照面。随便钻进一家门脸小小的店铺,基本都会发现后院别有洞天,安置着巍山人悠闲自在的生活。
图源@Justin
等到了晚上,古城里也挺热闹。酒店有组织礼宾车带着夜游古城的活动,一组客人一辆车。晚上出去转一圈,看看当地人的夜生活,也别有趣味。
巍山民俗博物馆/梁大小姐宅院
巍山有不少对游客开放的古宅民居,梁大小姐宅院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座。这座宅院是间私人博物馆,原来是土司时期当地四大家族之一梁美声大女儿的宅院。现在,政府将它开放给邹敬谦夫妇,用来收纳及陈列邹氏两代人收藏的两万余件古玩和民俗物件。
20元一张门票,馆长夫人将带你参观,并进行讲解。随着一间间房间的打开,我有被密密麻麻、充满时间痕迹的藏品震惊到。它们可以说是“扑面而来”,直陈在你面前。
每间房都有不同类别的藏品,涵盖了小半个巍山历史。有时讲述的是马帮的故事,有些是当地宗教、佛教器具,还有字画、匾额、服饰、土司时期和红军长征时期的物件。仔细思量,这些文物的数量拿去布置十余个小型主题博物馆也绝对充足。
据馆长夫人说,时间、精力有限,许多藏品还没整理出来,她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布置一遍展区。目前他们也捐了一些藏品给南诏博物馆。
做博物馆是件很费心力的事儿。我很难想象:在财力、人力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邹氏夫妇还能十年如一日地坚守,“照顾”好这些藏品。有间房的屋子里,地上有些发黄的古籍。我有些感慨,也有些心疼,对书也对它的主人。馆长夫人说,实在是没有财力和精力保存,也会整理后,捐给专业机构。
文华书院
文华书院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由萧公祠、文华书院和玉皇阁三组古建筑群组成。这里前身是文华中学,颐和耘熹进士第的不少员工还曾经在这里读过书呢!
如今的文华书院是巍山的公共文化空间,古色古香,值得大家参观。你可以在这里体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和甲马。
书院里最重要的建筑群是玉皇阁。玉皇阁曾是为巍山清代建筑中规模较大的殿宇,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八年毁于战乱,光绪元年又重建,直到现在整体建筑保存完整。主楼重楼叠阁、飞檐相啄、结构紧凑,完全是榫卯咬合,装饰十分精美。
玉皇阁对当地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酒店软装设计中频繁出现的半透明格栅样式,就是以这里的花窗纹样为原型。
02 用双手感受小城慢生活
巍山小城里藏着不少手工匠人,这里有着丰富的手作遗存。我接触到的这些非遗传承人,低调朴实,仅仅只是把它当作一份工作,而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事。
我是个讨厌做手工,不够有耐心的人,一般只喜欢买现成的。但跟着这些手艺人一步步操作,我并不觉得枯燥,甚至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他们对我好奇宝宝式的不断提问,接纳、回答、演示,笑盈盈地丝毫没有不耐烦。从和他们的聊天中,我能感受到:“只做一件事”带给他们的是一种内心稳定的秩序感,可以源源不断给他们能量。
那天我上午去扎染,下午去制香。从和悦宣香的小宅子出来,傍晚的阳光照在大街上,不由得感叹:“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真好啊!”做个普通人,只做一件事,安稳地度过这一生。“认真做一件事,它会解释所有事。”
对匠人匠心,开始是喜欢,后来是敬意。
和悦宣香·体验制香
和悦宣香是一户制香世家,前院是工作室,后院是自家住宅。如今的九零后主理人杨汝炫小姐姐是巍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香传承人,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和悦宣香”。在她的改良下,香的种类越来越多,还开放了体验课。
香材大多源自云南本土。名贵和寻常可见的植物汇聚这里,经过一道道工序,最后成为香丸、线香、香牌等。酒店为我安排的体验课是制作香牌,128元/位。因为我的问题太多,对周遭环境又过于好奇,一堂2小时左右的体验课在嬉笑声中硬生生拉长到了4个小时,连杨姐姐都感叹:“不可能吧,时间怎么过得那么快!”
制香得先闻香料,几十种香料瓶放在桌上,挑自己感兴趣的闻就行。一般选择5-6种香料,一边选,一边记录。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味道,合成的味道也肯定是自己喜欢的。
之后,跟着老师的指导,称量合适的克数,混合到一起。加水,如和水泥式搅拌,再用小榔头敲打,让香粉充分吸收水。我最喜欢的环节是粘面团,不断揉搓,直到粉团表面没有任何裂缝,整个手上都散发着清香。最后,用甲马或其他模具压成香牌晒干。
我选择了“好人相逢”甲马模具,就是字面意思,祝愿遇见的都是好人。完全晒干后的香牌不易碎,随着温度变化,散发着淡淡香气。除了香牌之外,这里可以买的香类还有很多。我最近睡眠不好,买了安神香回家,睡前点上半根,亲测心绪很快能平静下来。
兴巍工艺·体验扎染
巍山扎染的名气远不如大理,其实这里的扎染历史一直可以追溯到千年前的南诏时期。这里的扎染制品主要出口海外,以日本、台湾和新加坡为主。疫情后,出口转内销,云南不少小店的扎染制品其实也是从巍山拿货的。
整个巍山目前较大的两家扎染工厂,一家叫三彝,另一家就是我体验扎染的兴巍。酒店的不少扎染制品就是这两家工厂出品的。兴巍在主街上有一间门面,售卖各式扎染工艺品,帆布包、衣物、小摆件等。我在这里买了不少回家当作伴手礼。有些图案反复出现,比如蜘蛛花、豌豆花,这是他们家拥有专利的图样。
在兴巍,你可以选择体验扎染或蜡染,或者两种都体验一下。做一块手帕、小提包是最简单的,根据图案复杂程度,花费1-2小时左右。我选择做一个小包包,正面扎染,背面蜡染。
入店先挑图案,根据不同工艺手法来处理布。蜡染需要在布上线用蜡描绘出图案,扎染则是把图案画下来后,再用针线缝起来。
染料是由板蓝根制成的,由老师操作帮忙染色。根据你的喜好,颜色可选深或浅。植物染料染出来的布,怎么洗都不会掉色。
李萌书屋·求幅书法
这是我在小红书上刷到的小店,坐落在主街上。我原来以为这是家书店,后来才发现“书”指的是书法的书。店主李萌老先生年近九旬,从小学开始练字,写了一辈子字。年纪大了,他耳朵听不太清,行动也有所不便。想要交流,要用笔谈。
我们拜访的时候,老爷爷从榻上和衣起身,颤颤巍巍地走到窗口桌前,开始笔谈。来这里的客人大多是求字,本地人的书信和挽联也大多请他代笔。店里有不少他提前写好的书法,大多是大家喜欢的字句。
我去巍山的那段时间,心里压力大,杂念多,想着写字的人心静,请爷爷写了一幅字,作为自勉。爷爷每写一笔都伴随着沉重的喘息声,极力保持着落笔稳健。
写完后,爷爷让我们举着站在门口晒太阳,不一会儿,墨就晒干了。我们刚要举着就走,又被爷爷叫住。原来他还要用报纸仔细包起来,再用浆糊粘好,再让我们带走。
希望李萌老先生长命百岁。
Tips:爷爷没有微信,求书法需要用现金。我们在整条街上来回转悠找现金,费了不少功夫呢^^
03 舌尖上的巍山味道
巍山在外最知名的称号是“中国名小吃之乡”。走街串巷,你能吃到不少有意思的小吃,如一根面、毛豆腐、肉饵丝等。每年农历二月举办小吃节时,古城中会摆出长街宴,热闹非凡,不少人慕名而来。因疫情影响,小吃节停办三年,今年重新回归,时间是2月25日至3月5日。
时间和胃容量有限,在这里只能推荐三间我尝过的店家,也都是酒店管家带我去的。等下次去巍山的时候,再专门来出美食专篇!
苏老三一古面
“一根面”是巍山最著名的传统特色小吃。逢年过节,老人过寿,家里都要做一碗“一根面”,寓意幸福长寿,好运连连。“一根面”有意思的地方在于:一碗就一根面,全家人吃也是一根,一千人吃也是一根,所有人的面都是从一个大盆拉扯出来的。
苏老三一古面在一处小巷子里,每天只营业5小时,早7点到午12点。小碗10元,大碗12元。浇头是笋丁肉粒,撒上韭菜和葱花,就上桌了。面条口感劲道,毕竟是手工面嘛!冬天早上吃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还是很舒服的。
正当我认真观察老板如何飞快地将一盘面甩进锅时,读者群里的一位小姐姐跑来和我打招呼。在巍山小城偶遇,也是种奇妙的缘分了!
昆师傅饭庄
当我吃到风味茄丁和凉素鸡的时候,我心里开始默默感叹:“这座小城藏龙卧虎,高人真是大隐隐于市”。
餐厅在一处老宅院内,可选室内或户外入座。昆师傅的老板兼主厨杨昆华先生,在巍山几乎家喻户晓。昆师傅是云南民厨大师,上过央视,复原过失传的南诏御厨宫廷菜。和巍山其他餐厅相比,这里的价格稍贵,但物超所值。
同时,昆师傅也是非常有亲和力的人。用餐期间,有幸与他交流过几句,逐一为我介绍了每道菜的做法,同时,他细心询问我用餐感受,为何吃得少。年岁渐长,确实胃口大不如从前,浪费了不少特色菜肴,确实让我感到心虚。
在这里吃到的每道菜都让我印象深刻,几乎都是我在其他地方没吃到过的菜色。我最爱的是风味茄丁,这也是每桌必点的特色菜。茄子提前炸过,外酥里嫩,松脆不油,一定要热乎乎地、哪怕烫嘴的时候吃,才好吃!
凉拌松尖是本地特色菜。松尖清热解毒,本身是没有味道的。在最嫩的时候将它采摘下来,酱汁凉拌上桌,一下就活泼生动了起来。
风味茄丁(左)和凉拌松尖(右)
凉素鸡让人惊奇,这是一道仿荤菜肴,也是道功夫菜,需花不少时间。它以木耳、核桃、豆腐皮等为原材料(听起来很容易解体),外观有鸡皮和鸡肉的层次,甚至连鸡毛都要加上,简直被昆师傅的巧思和可爱逗笑。菜品尝上去的口感有鸡肉的香嫩,但更多是是素食的清香,配上秘制蘸水,味道很好。
雪花牛肉凉片切片极薄,有淡淡的奶香,点睛之笔是辣椒蘸水。
在巍山这样的小城,能吃到这几道花了不少心思的菜肴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Btw,在院子里的大树下用餐,凉风习习,真是惬意啊!
老二饭庄
和昆师傅饭庄相比,这家的出品接地气许多。每一道菜都充满锅气,卖相也平易近人。不少本地人请客或外出觅食也会来这里吃饭。两个人吃饭,点上三四个菜,人均40元上下,大城市来的我,真是要被这物价感动哭了。
我最爱的当然是炒荷包豆。它的口感很类似我们上海人熟悉的蚕豆,我很爱吃。朋友和我介绍,在巍山,每年11月到来年2月都可以能吃荷包豆。上桌的荷包豆又嫩又糯,秀色可餐。
04 江湖惯例,实用信息
交通:大理到巍山每天高铁2班,回程每天4班,最快22分钟左右,票价22元。丽江到巍山最快2小时11分钟左右,票价66元。从大理机场打车到巍山车程大概1小时32分钟,也挺方便的。
气候:巍山气候和大理差不多,阳光充足,挺干燥的。记得带防晒霜、墨镜和遮阳帽。冬天早晚温差大,还是需要厚外套。
05 写在最后
诗人于坚在《众神之河》里这样描写巍山:“这个城总是有一种星期日的氛围,人们可以在街心像春天微风里的落花那样缓缓踱步,不必担心有什么在后面催你让路……”
提笔写今天这篇推文的时候,已经离我到访巍山有一段时间。可我仍能回忆起在这座小城时的闲适感。这里有这个浮躁时代少有的安静,时间的刻度在此似乎被拉长。今天提到的这些人,不管是坚守着私人博物馆的邹氏夫妇,还是制香的杨姐姐,或是做饭的昆师傅……许多人在这里生活,一辈子被允许只做一件事。
慢节奏是笃定,是渐渐抵达,是有更多时间去欣赏路上的风景。多希望,我们也有机会如此朴素地活着。
文章内容有参考: 巍山旅游《文华书院留华章》 澎湃新闻《【我身边的榜样】人生百味汇美食 乡宴最是解乡愁——记第二届“兴巍优秀人才”杨昆华》
图文/麦麦 部分图片来源罗韵韵、Justin和酒店
特别感谢巍山颐和耘熹进士第Justin和Edison帮忙校对信息
旅行|展览|美食|读书笔记 最重要的还是思考和观察 争取周更 |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勇敢
欢迎关注
码字整理不易,喜欢就点个赞,分享和在看是最好的鼓励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