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夜尽头,总会有光”。 说起来,这几年陆陆续续看过很多音乐剧,大部分是带娃去看,合家欢的类型,看完大家出来都是高高兴兴。而只有那么一部剧,当时是自己一个人去看,看完感觉酣畅淋漓、转念一想却又带点五味杂陈、笑泪交织。现在推荐给大家。 那部剧叫做《近乎正常》,21世纪第一部获得普利策戏剧奖,并获得3项托尼奖大奖的“双料”百老汇现象级摇滚音乐剧。 其实很佩服出品方,因为这部剧对生活的刻画太真实了,充满了人生的矛盾和苦涩,它的定位,只适合给成年人看。出品方选择译介这部剧,等于是主动放弃了很大一部分观剧人群。 1998年,这个故事首次出现在舞台时,还只是一个10分钟的短剧,经历百老汇10年孵化,实现小剧场音乐剧登上百老汇舞台的成功逆袭,被评为“21世纪最杰出音乐剧之一”。五年前,《近乎正常》中文版登陆国内舞台,首演之后同样是收获了无数好评。2021年主创团队集结,带来新版《近乎正常》。从中剧场转到大剧场,舞美设计更加震撼,也就是我看的那个版本了。小小剧透一下,剧情很简单。一个四口之家的中产家庭,妈妈戴安娜曾经是学建筑的高材生,但成为建筑师的梦想早已埋葬。她有一个早慧且一直被忽略着长大的学霸女儿,还有一个朝气蓬勃的帅气儿子。 十八年来,她饱受躁郁症的折磨,一边看起来正常得不行,家里窗明几净,老公爱她,女儿优秀。但一边自己过着“你们不能体会手扒在悬崖上又怕随时松掉”的生活。 她的老公很有责任心,一直在强调“和你共度一生是我的承诺”。他带太太一直在看病,从Dr. Fine, 换到Dr. Madden。 Dr. Fine让她不停吃药,有一天她说“我吃到自己感觉不到自己了”, 医生说那你的病情稳定了;Dr. Madden让她电击疗法,删除所有记忆,变成一个单纯快乐的人。 所有人都在努力,为了让她回归“正常生活”。 但是,什么是正常生活? 按照Dr. Fine的目标,家里整洁、父慈子孝、女儿优秀,就是正常生活?按照Dr. Madden的目标,忘记生活的创伤,回忆都是快乐美好,就是正常生活? 你不觉得这俩医生就像现在生活对女性的绑架一样?你要有自己的工作、又要能自己做杯子蛋糕送去学校;你要把孩子培养到网球得金牌大提琴两年考五级、又要ket pet能裸考;然后你还要常年健身有马甲线、和老公相亲相爱...... 太正常了,以至于变得不正常。 按医生的想法、按现实中大部分人的想法,每个人的生活、每个孩子的成长,都被放在一个轨道上,只要不脱轨那就是正常。可生活本来就没有固定的轨道,人活一次必须按部就班那还有什么意思?
这部剧还是向好的,母亲最后对早慧的女儿说:“我们太想给你正常的生活了。” 早已习惯母亲缺席的女儿,却能说出充满哲理的话:我只要近乎正常就好。 《近乎正常》的设定很敏感,精神疾病的话题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拿到台面上来说,但它也带来了极致的情感和巨大的艺术张力。在躁郁症的外壳之下,更值得深入探讨的是凝集在戴安娜身上的三重身份: 首先,她是妻子、其次她是妈妈,她背负了太多,她的情绪需要被看见;然而最最重要的是,她应该是她自己,自己最第一位的。 关于这三重身份之间的顺次关系,每个妈妈都有发言权。在剧中也有个很鲜明的对比,戴安娜的女儿和男朋友,他们在靠近、分开、相爱。当这条年轻线和戴安娜夫妇这条中年线放在一起时,你就会明显发现:少年时的相爱,彼此会关心和诉说情绪。大概因为说的都是遥不可及的空话,所以伤心和开心都有人关注。而到了中年呢?戴安娜的老公是个看起来特别好的老公。老公:“那就去看医生。” 多么简单的处理方法。但戴安娜还是觉得不对,这时候日常生活里恐怕就要说这个中年妇女太作了。问题在于:她的情绪被看见了吗?剧情是这样的,为了更好的演绎,《近乎正常》在音乐和舞美设计上也是一流。这是音乐剧的独特之处,在于音乐能给故事带来情感。
汤姆·基特(Tom Kitt)给《近乎正常》创造的音乐极端美妙。它不仅仅是优秀的流行摇滚风格驱动的流行歌谣,也不仅仅是拳拳到肉的吉他摇滚,优美的抒情叙事曲——从结构上讲,它几乎是一个完整的歌剧,带有咏叹调,二重唱,四重唱,六重唱和宣叙调,人声安排非常壮观。 在音乐部分,《近乎正常》获得了托尼奖-最佳编曲奖以及托尼奖-最佳原创音乐。 分享最喜欢的一首吧,听得我心潮起伏,叫:我想念群山。还有震撼的舞美,今年的版本采用了百老汇原版,更有感觉。舞台上错综倒置的楼梯,构成了戴安娜眼中的世界。最顶层好像虚拟空间,暗藏了一个幽灵人格,这是家里每个人的情绪侧面。2023年,《近乎正常》迎来了属于这一家人的五周年,也是大家的五年时光。五周年纪念版之际,剧目推出了全新定妆海报。这次定妆照很有诚意,是与知名影像艺术家、摄影师黎晓亮合作完成。从新的艺术视角突破戏剧创意,最大程度体现角色和故事魅力。在这个春天,古德曼一家将携手全新的舞美制作,温暖回归,给更多的人讲述他们的故事。疫情之后,相信这部剧带来的疗愈,能抚平很多创伤。这部音乐剧还是推荐给大人看。如果有人能帮忙带孩子,和一起支撑生活的“战友”去看场久违的音乐剧,倒是不错的安排。那么给孩子的,精彩在后面。 3/31-4/8,《放牛班的春天》已经排期在北京保利剧院和上海上音歌剧院。电影场景的原版舞美将在舞台上复刻,而小演员也都是来自层层选拔的“池塘底合唱团“,值得期待!大戏不断的生活,终于回归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