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解锁深海、剑指苍穹,叶聪心中的载人潜水器前景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4 15:5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点击上方“CCTV4” 关注我们!


今年大年初一,中国首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成功坐底蒂阿蔓蒂那海沟。在过去一年里,“奋斗者”号累计在海上作业天数202天,完成75个潜次。自2018年以来,“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的下潜次数四年蝉联全球首位。中国载人潜水器已经挑起了深海探测的大梁。


 

这三台大国重器的背后隐藏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叶聪,作为“蛟龙”号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深海勇士”号的副总设计师、“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二十多年来,他见证了中国载人潜水事业的一次次突破。


  

在叶聪带领团队不断驶向海洋更深更远处的过程中,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而这些都已成为他们宝贵的经验。在叶聪心中有许多幅中国深潜器的前景图,例如未来在海底建立密集的通信定位系统,或是探索地外天体的冰下海洋,对于这些畅想,叶聪说,“我越来越谨慎,同时内心冒险的冲劲也越来越多。”


解锁深海,剑指苍穹


至今,“奋斗者”号已先后完成了马里亚纳海沟、克马德克海沟和蒂阿蔓蒂那海沟的探底。叶聪与团队接下来的关注点是应对不同的海洋环境的挑战,“比如,长江口的水流很大,浑浊度也很大。而南极、北极都是处于极寒条件,还有磁场异常。”


在叶聪的设想中,未来研究深海还需要建立密集的通信定位系统。“我们每到一个深度,要想知道自己在哪里,并很精确地做出路径规划,就需要建立一个海底的网络,这个网络目前还是零。在这个网络具备了以后,像陆地上的黑灯工厂、无人驾驶等一些技术有可能在海底实现。”


在不断向下探索深海的同时,叶聪也在仰望着天空。“未来,我们的深潜器也可能去地外天体执行任务。”叶聪提到,二三十年前科学家就曾畅想过欧罗巴计划,“有一颗卫星叫欧罗巴,它的表面被很厚的冰层所覆盖,冰层下面存在着液体或者说是海洋。在科学家的设想中,航天器把深潜器运送到星体的表面,然后撞开厚厚的冰层,去探索冰下的海洋。”



中国载人潜水器

挑起深海探测大梁


“在历史上,进入到万米深度的载人潜水器有4个。”跟随着叶聪的讲述,人类探索万米深海的历史被缓缓翻开,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科技实力的突飞猛进令人惊叹。


作为“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叶聪毫不掩饰内心的骄傲之情,“我们是世界上最强的载人潜水器。”


 

环视国外,目前大部分潜水器都是上个世纪的产品,其中一些甚至超过了30年。“我们的三台潜水器正值青壮年,刚刚投入使用,跟最新技术结合得最多,例如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在潜水器上的应用都是最多的。它们每年执行的任务,占到了全世界任务总量的一半以上。可以说它们挑起了深海探测的主要任务。”叶聪说,未来中国载人潜水器在大型化、长航程、长时间驻留等方面的装备的研制将快速发展。


首次下潜

曾抵达200摄氏度的深海热液区


除了“蛟龙”号最年轻的主任设计师、“深海勇士”号的副总设计师、“奋斗者”号的总设计师,“蛟龙”号首席潜航员,是叶聪身上另一个耀眼的标签。近二十年来,他带领团队不断驶向海洋的更深更远处。


2005年,叶聪搭乘“阿尔文”号第一次下潜到2200米的深海。“那个时候我很兴奋,不知不觉中屏幕上就显示到达了2000多米,找到了海底的热液区黑烟囱,传感器显示,这个地方的温度有200摄氏度,感觉很吓人。”


在“蛟龙”号海试时,叶聪真正体验了长途海上生活。“最远的一次我们到了东太平洋,在夏威夷和基里巴斯中间。在长时间的航行中,人为的物体和动物都很少出现,这个时候对大海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它确实给人一种没有边界的感受。”



报警声响起

们选择继续下潜


这些年来,叶聪和团队经历过许多惊心动魄的瞬间。“以前我们有一种设计理念是,如果检测到壳体漏水了,就赶紧回来,但实际上这不足以保证安全。初始状态如果没有被检测到,等到发现漏水,已经是一个很严重的结果了。而且一旦发生,反应时间非常有限。我们后来采取了对电路进行监测,而这就要判断究竟是电缆的问题还是密封的问题。”


有很多次,叶聪与团队在报警声中继续下潜,“大家狠下一条心,即使报警,即使有一些风险,也继续下潜,直至存在的问题被我们弄清楚,研究透。”


不光下潜过程存在风险,到了水面也一样有风险。“我们最长一次下潜超过了24个小时,在水面以下正常,然而回到水面后,船上的吊车出现了故障,潜器在水面上漂,收不回来,三位潜航员坐在里面不断地摇晃。如果那个时候选择在水面打开舱盖、把人先救出来,可能会造成设备损失。”那一晚,叶聪备受煎熬,“我在母船指挥室,最长间隔15分钟跟舱内进行一次通信,整整一个晚上,最后在凌晨时把吊车修好了。”



叶聪经常会把自己能做到的和自己期望做到的做比较,“我和团队只是做了一个点的作业和突破,还有很多事情,而这些往往需要我们自己给自己加担子,或者在心里给自己下指标。”他说,在不断探索海洋的过程中,自己越来越谨慎,同时内心冒险的冲劲也越来越多,“这是内心和专业不断地纠结斗争的过程。”


 


来源:CCTV4《鲁健访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新媒体

END



敬请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央视频【CCTV4】账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