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拳击比赛可以在哪里举行?体育馆里?俱乐部里?还是广场、酒店甚至商场的中庭?显然,现在有了新的答案。
“邮轮拳击”的参赛选手。受访者供图
上月,蓝梦之星号国际邮轮从上海吴淞口鸣笛启航,游客们除了观光,还享受了一场拳击盛宴,在几天的行程中,多位职业选手登场比赛,为大家展现了拳击运动的魅力。 为什么拳赛会被安排在大海上?不能不提到赛事的推广人李杉,在他看来,中国拳击运动要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向商业化靠拢,做“邮轮拳击”是一个新颖的尝试。
“邮轮拳击”的海报宣传。
窄而曲折,唯有创新
一定程度上,李杉的脑洞大开也是迫于环境的压力,上世纪末开始练拳,进入过河南省队,退役后从事拳击培训和拳赛的组织推广工作,一晃已经接近30年。 李杉回眸这条路,抛出了一个形容词——“窄而曲折”。
这并非李杉一个人的直观感受,也是当下很多拳击从业者的心声,拳击在国内尚属于小众运动,虽然老百姓们也曾为邹市明、徐灿这些拳王欢呼喝彩过,但国内的拳击比赛尤其是商业比赛一直处于一种不温不火的状态。
究其原因,赛事的变现途径极其有限,除了政府补贴,从市场角度出发的变现思路无外乎票务加赞助,但现实是门票大部分是赠票,拉赞助又得看市场、拼人缘。
国内著名的拳击推广公司CEO卢小龙和澎湃新闻记者的交流中不止一次提到,当下还处在“投入阶段”,很多高级别的职业赛事尚且入不敷出,更下沉的赛事处境无疑更为艰难,久而久之,比赛数量不断下滑,很多拳手没有比赛可打,整个行业处于一种急剧萎缩的状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的李杉无数次对自己灵魂拷问,他不甘心,“一些和搏击相关的网红都能通过直播带货赚得盆满钵满,真正刻苦训练的职业选手却难以为继。”
期间,李杉也在不断自省,拳击比赛需要破圈,需要降低门槛,主动面向更大规模的大众群体。
于是乎,李杉做了一个过去没有人做过的尝试——将国内的拳击赛事第一次放到邮轮的航程中举行,其背后的逻辑非常明确:既然当下的大环境中,大多数拳击比赛票房不佳,不如从自身做出改变,进一步拥抱商业市场,将比赛融入一个已经规模化、产品化的商业体系中。
拳击手在邮轮上合影。
有赛可打,有赛可看
为此,李杉与蓝梦之星号国际邮轮签约,拳击比赛作为一个特色项目被嵌入了邮轮航线中,“这相当于邮轮购买了我们的服务一样,邮轮本身就有很多娱乐项目,现在我们的拳击比赛也成为了其中的一个节目。” 当然,在李杉看来,拳击有其自身的魅力,作为从业者,所要做的是让比赛更加贴近大众,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能够方便的近距离看上一场比赛,我相信大家一定会喜欢上拳击。”
不出李杉所料,搬上邮轮的拳击比赛反响热烈。蓝梦之星号满舱载客超过1400人,两个比赛日,能够容纳500人的小剧场被挤得满满当当,此外,邮轮的悠闲甲板上还坐了300人,通过大屏幕观看比赛,粗略估算一下,每逢比赛时间,邮轮上有一大半人都在做一件事——观赛。
当然,能够让游客们都乐此不疲,并不只是因为尝到了鲜,“邮轮拳赛”整体的设置与包装都具有相当水准,据李杉介绍,每个比赛日有三场四回合的比赛和一场六回合的比赛,完全按照职业比赛规则,参赛者也都是职业拳手,为了保证选手状态和比赛质量,所有拳手在两个比赛日都只出战一场比赛。
“邮轮拳赛”初战告捷,当下已经有不少其他的邮轮航线表达出在轮船上办赛的兴趣,对此,李杉颇感欣慰,但他对赛事依然有清晰的定位。 “我们的初衷只是让更多选手有比赛可打,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拳击比赛。”在李杉的介绍中,这项赛事并不会纳入拳手的职业战绩,主要还是给拳手们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有收入,更重要的是通过邮轮这样一个特定的场景,可以将人流聚拢到拳击比赛中,为拳击运动的普及做一些贡献。
辐射大众,思路补充
2015年9月,由圈内著名推广公司盛力世家举办的中国第一个职业拳击联赛《拳力联盟》打响,为中国的职业拳击运动员提供了一个常态化的竞技平台,也掀起了中国职业拳击运动的一波小高潮,李杉就曾参与赛事中,作为一个拳击人,彼时的他心潮澎湃,时至今日,他初心不改。 “那段经历让我学到了很多,现在国内像盛力世家、拳威四海这样的公司还在做顶尖的职业拳赛,帮助我们国内优秀的选手能够走上国际舞台,是向上的探索。竞技层面上,我们的赛事没法做得更好,更致力于向下覆盖一些职业选手,辐射更多的大众人群,更像是一种思路上的补充。”
李杉心中,赛事更多元化,受众范围更广阔,才能对中国拳击真正带来帮助。
当然,要想实现这个诉求,得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如果只是一两场比赛只是做噱头而已,目前“邮轮拳赛”已经确定的赛事达到6场,李杉希望能够一直办下去。
至于赛事的名称《激战深海冠军赛》,李杉的描述中也充满象征意义:“蓝色代表着梦想,而海洋占有这个地球71%的面积,我们需要到更宽阔的地方给梦想创造可能性,我想让圈外人看到拳击的魅力,我想让拳手听到圈外人的欢呼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