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入大海、舟游世界,绝妙的“鲸舟”立意为航站楼赋予了别致的造型。
“别看航站楼的造型这么新颖、这么宏伟,但建设难度我们是深有体会的。”施工完成后,一直奋战在前线的党员突击队员们深深感慨道,“它不仅仅涵盖了一般房建工程的全部施工难点,而且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功能需求,结构施工中有多处跨度达24米,相当于普通房建项目的3倍,难度更是指数级上升。”
如此大跨度的房建施工,对公司来说尚属首次,传统房建工艺无法满足施工要求,急需研讨出一种新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为此,以项目总工孙志伟带头的党员突击队,广泛查阅文献,对比同类施工案例,找寻了数十种办法,但要么成本太高、要么可操作性不足,总之无一令人满意。
正在大家越来越焦躁的时候,转机出现了。孙志伟在一次出差中路过一座峡谷大桥,望着横跨宽阔峡谷的优美弧线,一道灵光在脑海中闪现:为什么不将桥梁中常用的预应力张拉技术运用到航站楼的大跨度施工呢?
“在钢筋上浇筑混凝土,就好比在皮筋上挂上重物一样,皮筋未拉紧时,重物吊点处皮筋就会下沉,能够承受的重量很有限,而当皮筋紧绷时,吊点处就会上升,力矩方向变了,皮筋就能承担更多的重物,同时肯定能解决施工跨度大的问题。”在研讨会上,孙志伟形象生动地给大家解释着预应力张拉技术。
在反复比对、研究和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后,预应力张拉技术开始在航展楼施工中大显神威。望着现场火热有序地施工,党员突击队的所有队员们都灿烂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