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乘坐日本邮轮须经英国中转,耗时较长,从第五批开始,勤工俭学生大都搭乘法国邮船公司(现在已并入法国达飞轮船)的邮轮直接前往马赛。其中“宝勒加”号、“盎特莱蓬”号和“斯芬克斯”号三艘船是姐妹船,前两艘由法国邮船公司自己拥有的位于马赛的La Ciotat船厂建造,最后一艘则改为在圣纳泽尔的卢瓦尔船厂(著名的邮轮建造厂大西洋船厂的前身)建造,且船身缩短了10米。这三艘船是当时法国邮船公司最大最豪华的邮轮,也是亚欧航线上唯一设有豪华套房的邮轮,达到了北大西洋邮轮的装修标准。
“宝勒加”号(Paul Lecat)于1911年3月19日下水,船长161.3米,宽18.8米,总吨13000。原本是为了欧洲-南美航线而建造,因此最初的名字定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号,后来法国邮船公司改变了想法将其改为在远东-欧洲航线运营,并以时任公司总经理Paul Lecat的名字将其命名。除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征用为运兵船,她在1912-1928年间一直执航远东-马赛航线。1928年12月21日,在坞修时不幸失火,最终因为损失过大无法修复而于1929年4月被送至热那亚拆解。1921年10月,蔡和森、陈毅、李立三等104名学生因为革命倾向和参加维权斗争,被中法反动当局强行用该船押送回国。此事件也标志着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走向衰落。
“盎特莱蓬”号(Andre Lebon)于1913年10月27日下水,船长161.3米,宽18.8米,总吨13200,航速17节。她在交付后被征用为运兵船,期间也被派往远东运送邮包,返程时又将海外领地的士兵接回法国本土。1916年9月她被改为医院船,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她恢复邮轮用途,在马赛-横滨航线上运营,并在1923年横滨大地震时拯救了1500多人上船,期间也转运了诸多犹太难民前往上海。她于1936年退役,但在1939年又被征用进行各类运输工作直至1941年在马赛港退役。但到了1943年5月,她又被德军掠走用做兵营,1944年3月被美军飞机炸沉在土伦港。1945年她被打捞出水,维修一新后继续经营远东航线,还是二战后第一艘重返横滨港的班轮。在服务了近40年后,她于1952年被出售后拆解。
四等舱客房
“斯芬克斯”号(Sphinx)于1914年3月下水,船长151米,宽18.8米,总吨11375,航速17节。她在1915年被法国海军接收作为一艘拥有940张床位的医院船,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改为班轮,先是在地中海运营,随后被用于远东航线,经常往返于横滨与马赛之间。1939年她再度被改装成为容纳637张床位的医院船,1941底在马赛退役,后又被轴心国带至意大利的热那亚,改名为“Subiaco”,最后在1944年1月5日被美军炸沉。
“湄南”号(Meinam)于1907年在英国纽卡斯尔的Palmers船厂下水,是一艘客货兼装邮轮,船长129米,宽16米,总吨6149,航速12节。她于1907年7月首航,执航北欧-马赛-远东航线。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她幸运地两次从德国潜艇的攻击中逃生,还多次完成了在法国与印度支那之间的运兵任务。1919年10月,她从海参崴接受了被苏联遣返的1500名捷克和塞尔维亚战俘,并把他们运至马赛。1934年,她在热那亚被拆解。
“波尔多斯”号(Porthos)由位于法国波尔多的La Gironde船厂建造,1914年1月25日下水,船长161.7米,宽18.8米,总吨13000,是专门为马赛-西贡-海防航线而打造的邮轮。她在远东航线上一直运营至1939年,其后被调往非洲。1942年11月8日,被美国海军潜艇“Massachussets”号用鱼雷击沉于卡萨布兰卡。
“波尔多斯”号一等舱甲板和三等舱餐厅
“阿尔芒博西”号(Armand Behic)号也是由La Ciotat船厂建造,1891年4月26日下水,船长152米,宽15.3米,总吨6467,航速17.5节。该船最初是为了澳洲航线而打造,最先起名为“Tasmanien”,后来在法国邮船公司的创始人之一Armand Behic去世之后,为了纪念便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了。她于1892-1903年期间一直执航澳洲-法国航线,随后被调往远东。1893年,法国著名画家保罗·高更(庞洛邮轮旗下的一艘现代邮轮便是以他的名字命名)搭乘坐该船从悉尼回到马赛。1912年她被部署在地中海区域,后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用作运兵船。自1919年起,她在远东和地中海交替运营,直到1924年10月在马赛被拆解。
“智利”号(Chili)号同样由La Ciotat船厂建造,1894年10月14日下水,船长148米,宽14.6米,总吨6489,航速16.9节。起初在由波尔多始发前往南美的航线上运营,是当时这条线上速度最快的班轮。1903年4月她在波尔多港搁浅倾覆,随后于7月被瑞典救援船“Herakles”号救起后修复,内装也全部更换一新。1912年她被调整至远东-地中海航线,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作运兵船。一战过后,她跑过远东、马达加斯加和中东等多个地区的航线。1926年4月她被出售拆解。“智利”号是最后一艘运输勤工俭学生的邮轮,何长工乘坐此船经过地中海时,正好看到了海底火山喷发的自然奇观,情不自禁地写道:“火焰映照着,汹涌起伏的波浪,就像一面红旗,飘扬在海里一样。”
“高尔地埃”号(Cordillere)是“智利”号的同型船,1895年10月12日下水,船长151米,宽14.5米,总吨6379。1912年,她和“智利”号一同被调整部署至远东,一战期间也未被调离。1922年8月,她在长江里搁浅,损失严重但最终被修复。1925年10月,她被出售拆解。
还有一艘法国邮轮,虽然没有搭载勤工俭学的学生,但也同样在党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那就是“安吉尔斯”号。
1922年9月初,36岁的朱德乘坐该船离开上海吴淞口,前往欧洲。经过40多天的航行,邮轮终于在法国马赛靠岸。随后他乘火车经巴黎前往德国柏林,在那里找到了周恩来,并经由他和张申府介绍,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因工作需要,他一直作为秘密党员,直到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后,其党员身份才得以公开。
“安吉尔斯”号(Angers)的原名为“Cap Arcona”,属于德国汉堡南美航运公司,于1907年在德国汉堡Blohm & Voss船厂下水,船长151.7米,宽17米,总吨9847,航速17节。交付后她在欧洲-南美航线上运营。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她被扣押在西班牙直到战争结束。1921年11月,她被移交给法国邮船公司,并改名为“安吉尔斯”号,执航远东-马赛航线,1939年被出售拆解,但在拆解的过程中由于失火而烧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