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慢享
猜你喜欢
旅行常客论坛

蓟州区民宿(农家院)行业优势、问题和对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3 21: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品调研


蓟州区民宿(农家院)行业优势、问题和对策


文   ▏ 张老师



京津唐地区是北方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涵盖4000万以上的人口,旅游度假消费能力巨大,但是该地区并未出现像江浙沪地区莫干山那样的高端民宿聚集区。位于其腹地的蓟州区集聚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否凭借优秀的自身条件成为北方的莫干山?该地民宿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存在哪些掣肘问题呢?





1


民宿行业发展优势


1、区位条件优势明显蓟州区处于京津冀发达区的核心部位,南距天津市区115千米,西距北京市区88千米、北京首都国际机场68千米,东距唐山90千米,北距承德220千米,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市之腹心,区位条件优势十分明显。


2、交通十分便捷。蓟州区境内的公路、铁路等交通十分发达,从京津唐承达到区内主要景区基本在2个小时左右。蓟州站、蓟州北站每天都有到达京津唐的数次火车,长途班车每半小时到一小时一趟。


3、目标客户群体庞大且优质。蓟州周边的京津唐地区是京津冀的最核心部位,周边有大量的世界五百强和中国五百强企业,聚集着四千万以上的庞大消费群体,且高收入群体占比较高,蕴含着强大的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


4、资源禀赋极具稀缺性。蓟州区的历史悠久,气候宜人,具有非常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域内有蓟州古城、黄崖关长城、5A级盘山等著名旅游景区。在华北平原北部,同时具备如此多资源的地区实属难得,极具稀缺性,属于城市周边度假型的完美目的地。


5、行业发展基础雄厚。蓟州区的农家院起步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距今已有将近30年的历史。全区涉旅乡镇15个,旅游村102个。其中纳入全国重点乡村旅游名录12个,农家院2008户,床位6.1万张,农民直接就业1.2万人,2019年乡村旅游收入11.3亿元,并且以盘山、黄崖关长城、梨木台、八仙山等景区为核心,形成了数个庞大的集聚区。


6、政策环境较好。政府对旅游和民宿行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设立专项资金实施农家院提升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制定了《蓟州区农家院开办必备条件》,对原有《蓟州区农家院星级评定标准》进行修改完善。并且在全区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批高端品牌酒店、乡村主题酒店和精品民宿,把蓟州区打造成造国家休闲度假目的地。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蓟州区民宿(农家院)行业的问题发自胚胎初期,源于基因深处。


从上个世纪90年代第一个农家院开起,在近30年的历程中,蓟州区的农家院就走上了一条小而全,杂而乱,多而不精的道路,集餐饮、娱乐、住宿于一体是一切问题的病根,造成了起步成本高、运营成本高、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市场主体之间单打独斗,低水平恶性竞争,既不能有效供给市场需求,又严重降低了利润。


在巨大市场需求的推波助澜之下,这些特点被疯狂复制,待到市场发生变化之时,先发劣势已经积重难返,导致供需关系严重错位,供给侧乏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低水平重复竞争严重。农家院是民宿的最初级产品,即便以现代农家院为标准,在世界上也是百年前的产物。截止2020年底,蓟州区共有持证农家院2008家,此外,无证以及半营业状态的农家院还有不低于500家。这些农家院的装修风格大同小异,住宿环境较差,产品以住宿+三餐的模式打包进行销售,价格低廉,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


2、供给侧产品匮乏。据蓟州区官方数据,全区民宿仅100家左右,且大多规模小,品质难以达标。从数量庞大的低端农家院直接到数量稀少的高端民宿,中端产品供给处于空白,产品类型没有任何过渡,呈现“奶嘴状”,与市场需求的“金字塔状”或者“橄榄球状”差异巨大,供需严重不匹配。


3、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政府顶着巨大的财政压力,拿出一千万设置专项基金用三年的时间进行农家院的转型升级,但实际效果与预期还是存在一定差距。原因有三:一是先发劣势已经形成,很多农家院的投资也动辄百万起步,有的才开始盈利甚至尚未盈利,此时转型没有足够的资金基础,能力达不到。二是农家院的利润率虽然不高,但客源基础不断,只要还有饭吃,就没有转型的思想动力。三是民宿特别是高端民宿对很多业主来说比较陌生,从设计装修到运营营销,几乎都是未知的领域,都将面临着很多未知的挑战和风险,让他们望而却步。


4、缺少科学的规划。蓟州区的农家院以及民宿都是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之下自发生成的,主要以盘山、黄崖关、梨木台、八仙山等景区为中心,以农村宅基地为基础连片发展。在总量控制、产品业态、外形设计等方面始终缺少科学的规划,目前北部山区范围内可开发的房屋已基本都是低端农家院,腾笼换鸟就要面临着破旧立新的巨大压力,异地重起炉灶则面临着无地可用的尴尬局面。且目前已成规模的片区,既没有清晰的规划定位,也没有明确的方法路径,差异化不明显。



5、客单价利润率低。农家院按人头收费,平日每人每天120元,周末180元,黄金周和小长假还会有一定额涨幅,价格里含三餐和住宿。扣除食材和人工成本,住宿的毛收入每间夜只有几十元。此外,由于特殊的区位因素影响,周边短期度假型客源必然面临着入住率的较大波动,周末一床难求,平日门可罗雀。除去知名度较高的地区以外,大多农家院的绿润率很低。


6、缺乏个性与特色。莫干山地区的洋家乐深植于江浙沪肥沃的海派文化土壤,是自发形成的商业模式和产品的创新。蓟州区的民宿发展自生动力不足,高端民宿以引进和移植为主要方式,文化内涵切入点凌乱,风格定位五花八门,或者高冷或者古怪,既没有像滇西北地区一样的本地化自生特色,也没有类似于京郊引进创新后的山楂小院、寒舍等地方特色产品,表现出一定的水土不服。



7、营销和运营能力差。不管是农家院还是高端民宿,营销的手段和方式都还极其落后,不管是传统的OTA平台,还是新兴的自媒体平台,都很难看到蓟州区民宿产品的营销。能发发抖音和微信朋友圈就已经是相当不错的营销了。在运营方面,囿于经营者的能力水平和认知程度等多种因素,所谓的运营还只是满足客人的三顿饭,客房管理水平低,公共空间的打造以及生活方式的价值传递等方面还是空白。


8、业态混杂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餐饮、娱乐和住宿一体经营是蓟州区民宿(农家院)最大的特点,在较小的空间内融入过多的业态,每样都想干,每样都做不精,业态之间恶性影响,极大降低住宿体验。每个经营主体都是独立的王国,商家之间属于纯粹的竞争关系,几乎没有合作,更不论产业链条。这个特点虽然根植于农家院产生的初期,但在市场发育过程中却没有得到进化和分裂,没有形成市场化的专业、细致的分工,逐渐演变成制约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桎楛。


9、交通便捷度不够。通达蓟州区的一级交通比较便捷,但由交通中心换乘到具体的景区景点以及农家院的交通便捷度还不够。近些年虽然也开通了好几条通达景区的公共交通,但是在开行密度和运营时长等方面还显得很不足,不能很好满足游客的需求。这也在客观上成为节假日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10、缺少专业的人才队伍。蓟州区的农家院以土生土长为主,运营者基本为当地农民。后期新建的民宿则情况各异,既有本地户、也有外来者,还有聘请的专业运营团队。从农家院到高端民宿的跨度较大,没有自然过度迭代的过程,外来者对本地的风土民情和客源了解不够,本地经营户守着不变的规则,依然按照三十年前的方法来接待客户,既了解本地情况又掌握行业动态的人才少之又少。从设计、装修、营销、运营、餐饮、娱乐、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专业人才十分匮乏。








3


对策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蓟州区民宿(农家院)行业问题的根源在于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制约了行业分工和发展,是产业转型升级最大的障碍。


在解决思路上,从微观层面看,我们提倡用经济手段促进经营项目的剥离,让每个细分领域的从业者更加专业,提升全产业链的服务品质和客户体验。从宏观层面看,我们主张先行打造示范区,以点带面,逐步丰富供给侧产品。


1、推动经营项目分离。将专项资金用于鼓励新设的餐饮、娱乐、购物等单独业态,用经济手段促进农家院混杂的业态相互分离。现有农家院将影响客户体验的餐厅和厨房等空间进行提升改造,为客户提供更多的能够分享交流和体验的公共区域。儿童娱乐、家庭KTV等项目全部移除,将既有院落和空间进行美化、绿化,有效改善住宿环境和品质。分离出来的餐饮、娱乐、体验等项目单独运营,各司其职,精细分工,减轻业主的经营压力,不断从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使业主之间的纯竞争关系向着合作关系转化。



2、编制总体规划。对不同集聚区内的民宿(农家院)进行功能和特色的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发展目标,避免方向不清、特点不明,内部重复竞争。对全区民宿行业的发展目标、方法路径进行顶层设计,避免盲目发展。


3、控制低端产品入市。进一步修改完善民宿(农家院)的准入标准,对投资额度、房间数量、占地面积、容积率等各项指标严格把控,通过考核、星级评定、奖惩等多种经济和行政手段,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净化民宿行业的经营生态。


4、丰富住宿产品供给层次。以推动业态分离为切入点,全面促进农家院的水平整体提高。形成以农家院为基础,中档民宿和高端民宿逐级递减的市场供给结构。同时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市场主体开发露营、房车等多种住宿产品,从供给端发力,提供各种形态、各种层次的产品。


5、积极扩展发展空间。针对北部山区市场几近饱和的状态,可以将视角向南部洼地等农业种植区域转移,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开发诸如稻田民宿、莲池民宿、牡丹民宿等新颖的住宿产品。结合种植业的基础,形成民宿+农产品,民宿+农耕体验,民宿+亲子娱乐,民宿+健康养生等生态体系。


6、回归乡土特色。民宿的发展一定要立足于本地文化根基和客户的消费需求,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使民宿的发展与乡土传统进行有机对接,突出鲜明的人文关怀。切忌一味求奇求洋,进行简单照搬照抄,不顾民情的简单移植。


7、下大力提高经营者素质。从最简单最基本的客人接待、客房管理等内容一步步学起,通过培训、指导、参观、游学等多种方式,提高民宿(农家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开办OTA平台营销、自媒体营销等培训课程,形成全民营销的浩大声势。引进或聘请接地气的民宿领域高层次人才及管理团队,作为全区民宿行业发展的顾问。


8、完善交通出行配套政策。通过经济手段,如提高停车费,降低公交费等方式,激励游客通过公共交通出行,节假日期间增密公共交通发车频次,延长运营时间,提供充足的交通保障,降低道路出行压力。




END


文章 | 张老师

图文 | 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